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余光中任北大“驻校诗人…
道光“节俭”,为何丝毫…
道光“节俭”,为何丝毫…
道光“节俭”,为何丝毫…
粤港澳官员承诺共同推动…
两岸诗人南京交流创作 …
上梁不正:太监刘瑾把三…
海峡两岸诗人展望新世纪…
诗歌的生命力远远超乎想…
3月26日 中国现代作家林…
最新热门    
 
官员诗人车延高回应附庸风雅:诗是我的另一只眼

时间:2012-5-20 11:43:02  来源:不详
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进行美学经验吸取的努力和尝试,体现出了从容的大智慧、大视角和大悲悯。”
  什么是诗人?车延高说,诗人是挥霍自己情感的人,是半梦半醒的人。“什么是读者呢?读者是被诗人骗出眼泪和情感的人,读者和诗人做汉字游戏,读者是被搞得心跳加快、泪流满面的人,读者是靠诗增加幸福指数的人。”
  说到创作体会,车延高说:“第一点诗人要把脚放在地上,根基稳一些、扎实一些。第二,诗人必须用真实的感情写诗,诗是可以让人落泪的。第三就是诗人要凭借想像力和灵感,尽管诗人需要灵性,需要天分,但是我更看重对生活的观察和想像。”据说,车延高有一个习惯,平时随时都带有纸与笔,哪怕是散步,每有灵感突现,他会及时记下来。他说:“不要小看灵感的积蓄,其实有一些东西的发酵就可以成为诗。”
  “他们习惯于扎堆儿/三五一群,在树荫下躲着/他们习惯坐在自己的扁担上/就像坐在稳稳的江山/……”车延高这首《把自己当扁担的人》就是灵感喷发而出的文字。他说:“我为写这首诗我到街头看挑夫看了好几次,看他们坐在扁担上等待,他们坐在扁担上像坐在稳稳的江山。其实这就是在生活当中发现的一个灵感。”
  车延高曾以诗人身份,在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与北大学子就现代新诗欣赏与创作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一位朋友得知车延高将到北大作诗歌讲座,在电话里说:“你一定要脱了自己的外衣讲。”车延高清楚,这是指让他“脱掉官员的衣服”。为此,车延高在北大作讲座时的开场白中如此提到:“真正站在这里时,我心里并不踏实,因为我是该读书的年龄没有很好读书,不该读书的年龄才醒过来读书。同时也是不该写诗的年龄醒过来开始写诗,所以业余诗人这个帽子是自己给自己戴的……”
  车延高强调应对现代的诗人特别是草根诗人要宽容,要有一个宽容的文学发展空间。“森林之所以成为森林,就是让各种花木、草木在其中生长,诗歌就是让各种体在其中缤纷才可以发展。作为一个读者,写得好就是鼓掌,写得不好就是要宽容,至于说好与坏就是让时间去评价。”
  诗歌是观察生活的另一只眼睛
  “诗是属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去侍弄的;是长在花季,用花朵的眼睛看世界的人去写的;是形象思维大于理性思维的人去写的;是带着情感肆意挥霍文字的人去写的;这些好像都不属于我——从年龄看,我属于激情已被岁月榨干了的年龄。但命运还是鬼使神差,让我在不惑之年迈进诗歌创作的苦旅。”车延高是诗歌界的一位“新兵”,他自2005年初才正式开始诗歌业余写作。
  “最初写诗是一种无奈。没到重要领导岗位之前,写什么都是一己之见,任职以后就不同了,一篇杂文出去,别人随时可能对号入座,麻烦就来了。于是我开始寻找一种别人不易对号入座的文体,最后选定了诗歌。诗歌抒情多论理少,和现实的距离比较抽象,不太容易惹麻烦。”
  因为身份特殊,官员写诗为人所诟病,往往遭到“不务正业”和“附庸风雅”之类的非议和责难。对此,车延高如此解释:“诗歌对我来说,是从政过程中观察生活的另一只眼睛。有了这只眼睛,可以使我在讴歌生活时有一种清醒,眼睛不离泥土和根,不忘生活的另一个侧面,这样写作才会和社会息息相关。所以我写诗时追求一种坚持和对生活的切入,抗冰雪,抗震,奥运会,我都会让我的笔站起来说话。”
  《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诗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