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一缕书香滋味长——第2…
全国古籍数字化建设与服…
全国首个史学发展基金在…
全国政协长城保护情况调…
典籍耀故邦 学术惠四海…
全国政协关注长城保护 …
民大举办“全国重点大学…
承恩寺临摹壁画首次亮相…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举办…
福建“晚期智人头骨”角…
最新热门    
 
全国仅有7个昆曲院团 面临人才断档狮子不足

时间:2012-6-5 12:19:41  来源:不详
名家讲座、名角儿演出、名师收徒,日前落幕的“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昆曲周”活动丰富多样、形式不一,对于多年前经历过“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更多”的昆曲人来说,这是昆曲复兴中的一次盛事。不过,其间也折射出昆曲发展的一些“内伤”,比如传承问题。 
  “人才已经断档”
  5月23日、24日,北京梅兰芳[注: 梅兰芳(1894~1961年8月8日),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大剧院座无虚席,由南昆名家张铭荣、计镇华、梁谷音等人主演的昆曲《儿孙福·势僧》、《烂柯山》、《琵琶记》吸引了众多昆曲迷。这场在北京难得一见的演出,也掀起了北京昆曲周活动的高潮。
  今年71岁的张铭荣轻松做出180度旋转仰倒的动作震惊全场;70岁的梁谷音嗓音甜润,表演细腻动人,刻画人物入木三分;69岁的计镇华在舞台上,唱腔醇厚高亢,表演出神入化,还可跪行几十步。反观5月19日青年演员的专场表演,年轻人虽然努力,但唱功、做派与前辈相差甚远。时代有转变,环境各不同,老先生们纯熟的功夫、醇美的嗓音、淋漓尽致的表演,还有他们视舞台为生命的敬业精神,如何传承给昆曲年轻的“后来人”,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从小科班出身,一直刻苦练功,现在年轻演员的刻苦比不了我们那个时候,但他们的实践机会增多,理解能力也比我们更强。”说起年轻演员,一直从事[注: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congshi]着教学工作的张铭荣喜忧参半。
  “其实,现在人才已经断档了。”北方昆曲剧院老艺术家、著名旦角张毓文对昆曲的传承更多的是担忧。“一些老艺术家都没了,我们也60多岁了,培养出来的两拨儿学生中一拨儿40多岁,再下面最年轻这拨儿也将近30岁了。”张毓文认为现在昆曲传承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青年演员的“家底”还很薄,离师长和观众对他们的期望仍有相当差距;行当不全,发展不平衡,现在只以小丑、小旦、小生“三小”为主,武戏演员的上台机会相对较少。
  “能演的不过50出”
  实际上,传承的难题并不只是当下的问题,近百年来昆曲曾一次次面临着濒临消失的险境,这种境况造成了昆曲传承的“先天不足”。北京国际曲社社长靳飞介绍说,明末清初是昆曲的鼎盛时期,到了清朝中期,乾隆皇帝曾经大力提倡,可是当时满清贵族们汉文化[注: 概括 汉风流韵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汉族有五千多年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四千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修养比较低,理解不了昆曲的雅致。之后,昆曲发展的命运起起伏伏,到了1949年解放前夕,全国上下竟只有“半个”昆曲团。徘徊在濒临消失的边缘,昆曲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已遗失了很多传统的东西。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新中国[注: 【1】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 拼音:zhōnɡ huá rén mín ɡònɡ hé ɡuó 英语:the People s Republic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