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智谈妙论·智慧人生访谈⑤:守住宁静,何以可能?

时间:2012-6-16 12:16:25  来源:不详
    主持人:本报记者 刘文嘉

 

获得快乐感:快乐的关键是在现有物质条件和内心情感间寻找一种平衡,不被物质所支配、不被欲望所驱使

 

    主持人:《论语》中孔子[注: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对颜回的评价非常耐人寻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宋明理学学者周敦颐也曾提出要寻“孔颜乐处”,想搞清圣人“所乐何事”。在贫穷的或物质条件不如意的环境中,人也可以有幸福快乐的体验么?

 

    朱良志:孔子学说中曾反复谈论过贫穷和幸福的问题。孔门弟子中,有一位叫子贡[注: 端木赐-端木赐 宇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有一位叫原宪。子贡出身较好、口齿伶俐,后来做了大官。而原宪性情木讷、家境清贫。子贡发达后有一次去看望原宪,他穿着官服,驾着马车,和住在茅屋、衣着简朴的原宪形成了鲜明对比。颜回与原宪是有德的典范,而得势的子贡却往往是受批评的对象。到了宋明理学时,对这二者的反差讨论更多了,逐渐形成了寻找“孔颜乐处”的传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