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长沙拟在曾国藩墓前重建…
热点图书访谈:曾国藩和…
曾国藩攻下南京作对联表…
曾国藩攻下南京作对联表…
曾国藩攻下南京作对联表…
袁世凯的纠结:当“曾国…
3月20日 曾国藩去世 袁…
海峡两岸首届曾国藩学术…
恃才傲物:左宗棠为什么…
恃才傲物:左宗棠为什么…
最新热门    
 
曾国藩一生束缚多:禁止女儿回娘家致其忧郁而死

时间:2012-6-29 12:07:15  来源:不详
以儒家学说[注: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汉武帝当政之前,只是各种学说中的一种,而且不为官方所看重。笔者不是胡说,请看史书所记:[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为主体的中国经典文化,两千多年以来,塑造了中国的精英人群和民族的主体品格。毫无疑问,它是优秀的、杰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但这个文化有很大的局限性,曾国藩身上的弱点所折射的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经典的局限。我们说曾国藩是传统经典文化的典型代表,他不但是代表我们民族文化当中优秀方面的东西,同时,在他身上也很明显地体现出局限性。 
  曾国藩这个人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活得太累,太累,表现在他定下的目标太高远、责任太沉重、持身太刻薄。他以圣贤为目标,他以楷模来自我要求,他的持身必然刻薄,高处不胜寒,整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有的这些都源于他不走样地去践行文化经典。中国文化以圣贤作为标准,要拯救天下,所以就累。
  曾国藩给我另一个突出的感觉是,束缚太多。他严格地遵从三纲五常的礼教,又非常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绑在他身上的束缚太多太多。他的内心多压抑、多痛苦啊。尤其是后来,在征战当中,心里压抑着无比的痛苦,这从他的日记中都能很清晰地看到。他的地位高、声望高、功劳大,他压力更大。    
  在家事处理上,更明显。比如他明知他的女婿不成器,但硬是逼着他的女儿离开娘家回到婆家去,服侍公婆丈夫。这个女婿他的女儿很不喜欢,是个很荒唐的花花公子,女儿因此愿意常住娘家而不愿回婆家。曾国藩认为自己是个社会楷模,他不能做这样的事,他就劝他的女儿,丈夫再不好,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要回婆家去。结果一个好端端的豪门之女就这样苦闷、忧郁而死,年仅29岁。曾国藩本人也为女儿的命运深感痛苦,但是他就没有想到要改变。还有,他的妹妹在婆家,小产后,有时候早晨起来晚了,由婆婆伺候,曾国藩觉得很不可理喻,写信给弟弟说:“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妇而可得好处者,诸弟必须时劝导之,晓之以大义。”
  在为官时,本来他的理政方针并无大误,遭到社会的指责后,他对于外界的指责很惭愧,内心痛苦,他终于因此而身心憔悴,一年以后就病逝了。这正是传统经典文化局限性造成的。曾国藩令我感到遗憾的是,晚年身处高位,本可以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有更大的作为,比如他亲手开创的洋务运动[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就有许多事可做,但遗憾的是,晚年的曾国藩精神萎靡,他在朝廷被授予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总理一职),这个时候的曾国藩想的却是如何保住他一生的名声,几乎再无开拓进取的事功。这固然与他晚年多病有关,但传统的经典文化的保守性影响很深。
  他提倡“浑”的境界,令今天很多人不理解,他认为君子要“浑”,他提倡人的心思要非常明白但外表不露。在曾国藩眼里“浑”这种美德,更容易被看作是世故、圆滑。这其实也是传统经典文化的一个缺陷。太过于注重含蓄、内敛。我们的文化是一个内敛的文化。比如,曾国藩在向慈禧太后[注: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叶赫那拉氏,名杏贞[1]。慈禧出身于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一个官宦世家。]推荐李鸿章的时候,对李鸿章的评价中就有“内敛”二字,他看重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