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铁锁横江不是传说 宋明两朝开国皇帝忌惮瞿塘关

时间:2012-9-23 16:22:07  来源:不详
简单。
  “江上一共应该有7条铁锁,每条约277丈长,总数加起来多达5010股,工程量十分浩大。”龙占明说,和平时期,铁锁全部沉在水下,不影响往来船只航运。而一旦战事激烈,铁锁通过绞盘拉上水面,形成有纵深的水上防线。
  站在瞿塘峡口,赵贵林指着险峻地势说,就算敌军攻破防线,战船还是会卡在江心不能继续移动,任由赤甲、白盐山上的陆路守军摆布。
  慎重
  兵攻后蜀,赵匡胤亲自部署夹击方案
  “历史上,即使交战双方国力、兵力悬殊,铁锁关却没有一次被从水路攻破。”龙占明一直在寻找着铁锁锁江不败的答案。
  他在《宋史》中找到了蛛丝马迹。
  宋太祖赵匡胤[注: 他依靠超群的武艺和出众的胆略建立大宋王朝。他有顾瞻千里的博大胸襟,大智大勇的非凡气度,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气吞寰宇、矢志一统天下而又处处以民生为本、虚怀若谷的帝王。]发兵两路攻取后蜀时,专门将地图摆到大将刘光义面前,指着瞿塘关再三叮嘱,蜀军在此设有铁锁横江,置木栅三重,夹江配置炮具封锁江面,“慎勿以舟师争胜。”
  龙占明认为,铁锁不仅仅只是障碍物的作用,它更像是一座水上城堡——守军利用铁锁固定,将高大舟船在江心一字排开,竖起3层简易木墙,士兵搭起舢板往来穿梭,架起弓弩、火炮等远程武器,简直就是无懈可击。
  进军到了瞿塘峡口,刘光义果然按照预定方案,全部放弃水军,“舍舟登岸”从陆路进攻,先破陆军,再夹击“铁锁堡垒”,这才攻取了瞿塘关。自此,长江至重庆段就一马平川,再无天险可守。
  扬威
  讨伐大夏,明代名将汤和强攻铁锁吃了大亏
  铁锁横江最成功的一次防御战,发生在明太祖朱元璋[注: 大明太祖高皇帝(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姓朱,讳元璋,汉族。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讨伐大夏国。尽管朱元璋反复告诫统帅汤和注意水路,但这位声名赫赫的名将显然并未放心上。
  明人邓士龙在《平夏录》中的一段记载,让赵贵林感受到了朱元璋对这场战争志在必得。
  “其中记载,汤和‘率京卫、荆襄舟师由瞿塘趋重庆’,这支部队几乎囊括了明军最精锐、最能征善战的水军。”赵贵林说,而铁锁关的守军,则由名不见经传的莫仁寿统领,兵力悬殊至少在3倍以上,明军具有了压倒性优势。
  此时的铁锁横江,在宋代基础上又“改版升级”。汤和统帅的精锐水军,将面临怎样可怕的对手?
  “明代火器运用已经比较发达,射程已经可以从陆路打进江心。大夏国将士们在羊角山、南城砦两岸设置了炮台,铁锁上加设‘飞桥’,专门放置炮石、巨木、铁铳,一旦进攻船只攻近,巨木就会给铁铳、弓箭撑出进攻空间。”龙占明认为,天堑、江面铁锁、飞桥形成了水陆三层防御体系,让明军头痛不已。
  在赵贵林看来,铁锁构建起的畅通后勤补给体系,让莫仁寿统率的大夏军也占到了不小的便宜。“火器弹药必须要用到硝石。奉节的天坑地缝大量产出硝石,制硝的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大夏军自产自销的弹药通过‘飞桥’运输补给,可比明军水路运输便捷多了。”
  史书记载,明水军从巫山大溪进军,遭到了瞿塘关大夏军的密集抵抗。明水师刚到瞿塘峡西口,就遭受炮轰、箭射、巨木撞击,部队伤亡惨重。一心强攻铁锁横江的汤和“数攻瞿塘关不克”,3个月没能攻下大夏国东大门,把朱元璋气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