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地上“克隆”秦始皇陵靠…
曾经风靡海内外的漳州“…
斯大林的女儿:“克里姆…
“克什克腾蒙古族”剪纸…
傅佩荣:“克己复礼”是…
五行领导艺术:克己自制…
最新热门    
 
“克己复礼为仁”新解:自身能够复归于礼

时间:2012-10-10 17:43:11  来源:不详

  “克己复礼”被后世[注: 简介阿拉伯文Ahirat的意译。伊斯兰教信奉的在现实世界毁灭后永存的彼岸世界。 宗教意义 “信后世”是伊斯兰教六大信仰之一。]公认为是孔子[注: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对“仁”的内在涵义的一个界定。但是,究竟该如何解释“克己复礼”,却有不同的意见。大多数人受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影响,把“克己”、“复礼”作为一对并列的动宾词组来理解。(编者注:朱熹认为,“克己”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克己复礼为仁”,是说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朱熹的这种解释,既不符合原著上下文的逻辑,也偏离了孔子论“仁”的本义。“克己复礼为仁”中的“克”字,当理解为“能”或者“能够”;相应地,“克己复礼”当解释为“自身能够复归于礼”,也就是说,要自觉地让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礼制,只有这样才可以说达到了“仁”。 

 

  (萨塔摘自《江淮论坛》,李方泽、王培 文)

责任编辑: 林杏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