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好友23年前预言莫言获诺…
1884年8月23日 法国舰队…
23日处暑巧遇七夕节 专…
7月23日 明清民间天文学…
5月23日 语言学家、编辑…
4月23日 朱熹逝世 莎士…
3月23日 台儿庄会战开始…
2月23日 梁启超诞辰 抗…
12月23日 齐白石诞辰 双…
23日零时8分迎来小雪节…
最新热门    
 
好友23年前预言莫言获诺奖嘱关注高密东北乡(2)

时间:2012-10-15 15:17:03  来源:不详

酒至半醉,当时在文学[注: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界小有名气的莫言向张世家“炫耀”起了自己的小说,张世家没听完便打断了他:“你发表的几个破小说在我看来,没啥了不起,哪个是你自己的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The Experience/Tajrobeh (1973) 伊朗电影,35毫米,黑白,60分钟。]?不信写高密[注: 高密市-高密市地处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结合部,东临旅游名城青岛,西依世界风筝都潍坊,南傍日照,北依渤海, 是联接省会济南与山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东北乡,写我们的童年,你写,写……”

莫言当时认为故乡没有什么可写的东西,张世家来了一句:“你为什么不写写公婆庙大屠杀?”随后,张世家就绘声绘色地给莫言讲起了公婆庙大屠杀的事。

莫言后来在《红高粱与张世家》里这样写道:“当时,我并没感到这个故事有多么精彩,但脑子里还是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几年之后,我考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正好又赶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张世家亲口给我讲述过的兄弟爷们打鬼子的故事就猛然地撞响了我的灵感之钟。只用了一个星期,我就写出了初稿,又用了一个星期,抄改完毕,然后就给了《人民文学》。”这就是《红高粱》诞生前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插曲。

张世家在世时,我们在高密采访他,他很明确地说:“如果我是导演,我就改编莫言的《父亲在民夫连里》,那篇小说故事性太强了。”

张世家当时还跟我们回忆《红高粱》拍摄的一些花絮,当时的采访记录是:“莫言家真是贵客盈门啊,那低矮的小屋里,哪见过这阵势!但小屋迎来了它的辉煌。当时,跑娱乐的记者干什么去了?如果娱记一炒,莫言的老屋也炒出名了。这里就是莫言文学王国的‘首都’”。

墓前的倾诉

10月12日下午,我们在高密,采访了莫言的另一个好朋友,65岁的王玉清先生。一见白发苍苍的王玉清,突然就想起了张世家。为莫言与电影的话题,我们在2004年12月一起采访过这二位。二位见面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他们互相臭哄。张世家说王玉清:“远看像古月,近看像毛泽东[注: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曾用名:二十八画生、李德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