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非正式出版物等于非法出…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专家委…
华中师大出版社推出《钱…
民国第一写手张恨水:左…
作家富豪榜只会让我们的…
《南京旧影·老地图》出…
府建明:学术出版的喜与…
《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
焦点话题:“数字出版”…
民国第一写手张恨水:左…
最新热门    
 
民国出版人的文化情怀——《民国出版史》的现实意义

时间:2012-12-12 12:24:07  来源:不详
出版市场化的借鉴

 

    市场化是出版企业做强做长的必由之路。出版企业是以出版为内容的企业,做企业就应该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竞争中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从市场竞争中获益,以优秀出版物赢得读者。吴永贵认为,“民国书业以民营为主,在商言商,竞争激烈,并在市场资源配置下,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注: 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是指一个现代国家范围内各社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所构成的互相联系的总体。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对外贸易、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等,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的一个重要门类”(《后记》),“形成了十分可观的出版产业。资产规模前五位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局,均是股份制形式的民营书局。他们在市场为主导的出版环境中,审时度势,关注对手,把握商机,锐意经营,终于做大做强。这样的出版生态,有的是竞争,少的是垄断,靠市场配置资源,凭实力排名座次。要想在对手如林的出版领域一直保持领先,做到青山不老,出书就不能不格外严肃认真”,“更需要爱惜羽毛,更需要关注长远”,“前期种下的良好社会声誉,转化成了长远的经济效益”(《序》)。这些成功的经验,“对当前的出版市场化改革,不失借鉴意义”(《后记》)。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后集团化时代,但现代企业制度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当务之急,是要革除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发展的政策壁垒,通过资本运作和股份制改造,将国有出版企业彻底市场化、公众化,在依法经营的规范下,放手让出版企业“走出去”,自主运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