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浅谈多媒体用于古代文学…
草根造词热 催生“词媒…
幽默感就等于娱乐至死?…
俄媒体:不读中国作家莫…
柴静:采访是呈现不是评…
柴静:采访是呈现不是评…
媒体称莫言成诺贝尔文学…
过云楼藏书亮相海峡两岸…
荷赛评委谈中国多媒体作…
媒体揭鉴宝节目乱象:宝…
最新热门    
 
多媒体时代传统文学期刊何以立足?

时间:2012-12-19 12:31:11  来源:不详
,那就是电子阅读市场的拓展,将是所有纸质出版物面临的重大挑战,包括近年来尤显生存窘境的文学期刊。今年《纽约客》的财务报表显示,电子阅读的收益已经超过纸质媒体。而中国,仅以作家出版社为例,今年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已使成百上千的作家受益,甚至有些作家的电子阅读市场收益远远超出其同名纸质出版物。
  《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说,著作权不明晰,文化生态环境不净化,中国的数字出版和电子阅读无从发展。
  他的说法代表了很多文学期刊的顾虑。
  即便归属于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常务副主编陈东捷也依然忧心忡忡。据悉,集团在北京设立了数字出版平台,《十月》在此平台上有独立空间可以操作,但是目前仍没有开始付费阅读。“版权操作难度不小。”
  陈东捷指出,目前国内数字出版尚处于创立初期,许多方面还处于无序状态。一方面,数字媒体产生的真实收益难以掌控。另一方面,多家网站、论坛存在严重的侵权行为。但数字媒体成为一种重要的出版平台,已是大势所趋。将来《十月》有可能自己在数字平台上做电子阅读的拓展工作。
  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电子阅读方面的合作,但是在与《知音》、《家庭》等期刊的同台竞技中,传统文学期刊的竞争力在偏重通俗与大众的网络平台上似乎不显优势,如果不用心运作,很容易被淹没在浩瀚的期刊丛林中。《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介绍,《人民文学》(包括外文版)在开发电子阅读市场方面,与苹果公司、中国移动、亚马逊网站等的合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有些已签订合同,2013年将会有《人民文学》电子版,可以方便读者电子阅读和在网上购买刊物。
  程永新说,此前他们与国内一家期刊网签订5年合同,规定刊物出版后全文刊载于网络,期刊网每年支付一两万元稿酬。这种合作客观上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督,无法确认作品在网络的点击率,且所付稿酬远远比不上《收获》为作家支付的稿酬标准。
  问题接踵而来。一是作家觉得对刊物的授权仅限于纸质媒体,电子版应是另外的交易;二是很多兄弟刊物不打招呼,随意选载,使作家和原刊的权益受损;三是来自发行部门的调查显示,电子阅读的开发对纸质刊物的发行造成一定损失。
  程永新说,如果文化生态环境不能彻底改善,将影响到电子阅读市场的开发。文学边缘化的事实,使文学刊物早已失去20世纪80年代呼风唤雨的号召力。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注: 阿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是瑞典化学家、]文学奖,对文学、对读者、对图书市场都带来一个刺激,但是文学边缘化并不会因此而有任何改观。而从整个文化、图书出版市场看,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程永新表示,纯文学杂志要努力学习电子出版这方面的知识,这是大的趋势。
  走向数字出版,传统文学期刊的阅读对象也将面临年轻一代的选择。《十月》、《人民文学》、《收获》在关注年轻作家方面都做出努力。
  “巴金编辑思想的核心就是出作品出人,这是《收获》永远也不会改变的。但在新媒体时代,《收获》也需要在电子阅读和经营方面跟上时代的变化发展。”程永新说,《收获》刊登了年轻作家七堇年的小说,她的粉丝们纷纷询问哪里有电子版可以阅读。这其实也是《收获》一向推崇的,即“时刻保持敏锐,时刻注重观念更新,时刻奉献文学的顶尖之作”。
  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传统文学期刊面临的生存问题或许越来越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