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轮回与孤独——读《百年…
百年古书仅值500元? 女…
数百份学规串起八百年书…
探秘三明神秘岩棺群:葬…
清源国学讲堂对话百年儒…
百年前的小学:个性化十…
《百年巨匠》先睹论
广东梅县绿窟潭深处惊现…
西泠印社选拔社员有多难…
村民为四百年古阁外墙涂…
最新热门    
 
百年老店胡魁章笔庄的“蜗居”新生活

时间:2013-01-12 12:18:40  来源:不详
中新社沈阳1月11日电 题:百年老店胡魁章笔庄的“蜗居”新生活 
  作者 孙林
  距离沈阳中街不远的一处胡同里,写着“胡魁章笔庄”的红色招牌被侵蚀褪色。就连很多写了一辈子毛笔字的沈阳人都不知道,189岁的胡奎章在3次动迁后静静地“蜗居”于此,曾经声名显赫的中国三大笔庄,显得有点“寂寞”。
  胡魁章笔庄成立于清朝,是中国三大名笔之一,延续手工制笔古法至今,被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适逢沈阳“杂八地”老北市改造,官方加力保护老字号,中新社记者11日探访了胡魁章。 
  推开旧式拉门,屋内空间局促到只容得下一排老式柜台。柜台对面是书法名家王堃骋的题字匾额,没有足够大的墙面悬挂只能摆着。墙壁上,“沈阳老字号”和“中华老字号”的招牌似乎在提示,这不是一家普通文具店。
  “1999年从沈阳最热闹的中街搬到千德路,不久又动迁到小西路,地点越来越偏,店面越来越小。伴随动迁,计算机普及,书写方式改变,笔庄生意一落千丈。”刚上任不到一年的经理朱晓宇坦言笔庄近年来的困境。
  笔庄现在有3家店面,但都不大,位于千德路这家主店不过30平方米,有8人在经营。去年3月接手笔庄后,朱晓宇决定让老字号做出改变。WWw.LsQn.Cn
  “毛笔需求渐少,而笔庄依然坚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产品一成不变,没有营销和宣传”,朱晓宇对笔庄的困境有清醒的认识,“老字号衰落缘于时代变迁,更主要还是经营方式落伍。”
  胡魁章开始上网寻求出路。朱晓宇看重了论坛对书法爱好者的“聚集”效应,在中国最大的书法论坛上开通网店,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群。朱晓宇还联合苏州国画颜料老字号姜思序堂,把毛笔卖到了淘宝,“上个月网络营业额已占总额的20%”。
  单靠上网并不能阻挡写毛笔字群体萎缩的趋势。2012年中国教育部提出“新课标”,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课时书法课。但软笔书法因为专业性强,缺乏专业教师,在多地遭遇“开课难”。
  “过去买笔写字的人就是笔庄的生计所在,笔庄曾经一天卖出几千支笔。但现在到店买笔的人寥寥,我们不能再局限于把毛笔当文具卖。”朱晓宇说,老制笔人重毛笔书写工艺,却忽略了毛笔产品的包装、策划和营销。
  他决定将产品升级,不再单纯做笔,还要配上精美的笔杆、笔帽、外包装。在销路上,也从过去的零售给书法爱好者和学生,改为向企业、单位提供规模定制。因为是手工制造,再加上用料考究,毛笔价格大增,甚至高达数万元。
  “胡魁章毛笔应该变成有文化内涵的礼品、收藏品”,朱晓宇说,单靠十几元一支的文具笔,活不下去,“走高端路线是笔庄的出路”。朱晓宇对笔庄的“改造”初见成效,笔庄2012年营业额大幅度增加,暂时摆脱多年困境。
  记者来访时,笔庄的两位制笔师傅李世美、张国茹隔着案子相对而坐制笔。李世美左手捏着一撮狼毫,右手持牛骨梳,反复梳理、浸湿。这是“水盆”。张国茹负责“干桌”,嘴里叼起丝线,将笔头用线扎牢。“水盆”与“干桌”合二为一,是为胡魁章手工技艺。
  她们俩是胡魁章制笔工艺最后的传承人。与朱晓宇的侃侃而谈不同,李世美、张国茹几乎不说话,打开收音机,不慌不忙做笔一整天。新经理的到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