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非遗传承人:保护传统需从娃娃抓起 最好进课堂 |
|
时间:2013-02-20 00:25:09 来源:不详
|
|
|
中新网北京2月18日电(记者 张中江)如何发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的互动性,吸引更多人关注?有传承人表示,需要从娃娃做起,如果能进入课堂则是最好的保护方式。
由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主办的第五届新春文化庙会日前开幕。此次文化庙会主要由两大主题活动组成:十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现场展示以及以“蛇”文化为主题的画家现场作画活动。徐建利、王晓琦、徐阳、王磊、滑树林、彭小平、张俊显、杨之新、于光军、刘星、李卫红、罗换文、米灵珠、王振东等工艺美术大师亲临现场。展出项目包括:葫芦烙画、葫芦雕刻、剪纸、绢人、面塑、雕漆、毛猴、料器、内画鼻烟壶、风筝、中国结、绘画。
大师现场制作详细解答 称保护传统需从娃娃抓起
一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的三层,记者就看到画家王振东在现场挥毫泼墨,不少爱好者在一旁围观,还有人现场询价。在1000平方米的场地内,十几位工艺美术大师分别展示各自的绝艺。饶有兴趣的围观者中既有头发斑白的老年人,也有三、四十岁的青年、中年。观众不时就感兴趣的内容发问,大师们一边创作,一边耐心解答。已经研习面塑艺术三十余年之久的张俊显大师身着喜庆的服装,对每个人都笑容可掬。短短五分钟,他就捏出一个可爱的小兔子,技艺之娴熟令人赞叹。wwW.LSQN.cN
谈到非遗传承的话题,张俊显说,自己以前只是做面人,没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身为非遗传承人,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如何让非遗更亲近公众?他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从娃娃做起”,让孩子从小意识到民间艺术的精髓,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张俊显本人就担任着三所小学的课外辅导员。再有,可以通过图书出版物等介绍民间艺术。另一方面,在与国外的文化交流中,可以传播传统的中国文化。曾出访过7个国家的张俊显深切体会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此外,还可以到大学等年轻人聚集的地方通过讲座、表演等形式,普及非遗知识。在文化庙会上有人要问,自己也愿意教给他们。
在张俊显的展位上,猴、猪、鸡等小动物造型都很卡通,颇有现代感。他笑着说:“我也会捏喜羊羊、灰太狼。老百姓的审美观念在变,我们也得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他看来,市场需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要做哪方面的改进。只要这样,才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发展下去。
“毛猴”艺术家于光年认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方式是让其走进课堂。他和另外几位大师,就接受了一所小学的邀请去讲课。
馆长:“错峰”更显文化性 将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化庙会”
据介绍,此次新春文化庙会17日开幕,将持续到2月24日(农历正月初八到十五)。为何会将日期选在春节长假之后?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馆长陈四光介绍说,北京各大庙会日期基本都在正月初一到初六,新春文化庙会之所以选择“错峰”举行,主要是考虑到长假期间,很多人不在北京。另外在室外人多拥挤的庙会上,观众也无法与大师进行现场交流。在这里,所有人都可以近距离面对大师本人,观看制作过程,聆听非遗历史,还可以现场发问,更突出一种文化性。
陈四光透露,下一步想打造每天都有的“永不落幕的文化庙会”。通过展示漆器、象牙雕刻、景泰蓝等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让游客既能参观又能买到民间精品,从而[1] [2]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