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征婚广告历史变迁:章太…
评旅游景点题字留名:别…
住在让你找不到的地方 …
常州再次申报国家历史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引…
历史教授胡逢祥:莫让当…
高希希回应楚汉传奇争议…
高希希回应楚汉传奇争议…
历史剧破二奔三比砸钱 …
浅析陈寅恪与历史社会文…
最新热门    
 
8历史文化名城受“黄牌警告”:不该“拆旧仿古”

时间:2013-03-07 08:56:40  来源:不详
“此前(的文物)都拆完了,拆完后又开始做假的了。”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忧虑地表示,不少城市为了GDP的缘故,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将一些历史古迹破坏了。 
  冯骥才的话音刚落,近日,山东省聊城市、河北省邯郸市、湖北省随州市、安徽省寿县、河南省浚县、湖南省岳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云南省大理市等8个历史文化名城,都不约而同地收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出的“警告信”,通知批评有关城市保护工作不力,致其历史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遭到了严重破坏,并责令各地整改后于今年8月31日前将情况上报。有关部门再根据各地的整改情况,考虑是否将其列入濒危名单。这次通知,被媒体认为是对同类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次发出了“黄牌警告”,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事业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问题
  “冒牌古董”成风或为警告要因 
  此前报道介绍,本次通报批评,主要是针对近年频频上演的“拆旧仿古”现象。其中,山东聊城甚至将旧城区“推倒重来”:为执行3年前启动的“古城重建计划”,聊城将城内的老房子悉数夷为平地,周边道路也被清拆,让位于仿古的城墙、角楼、府衙和考院。聊城的案例在去年,还遭到了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的点名批评,被指斥为“拆真名城、建假古董”。WwW.LsQN.cN
  在众多城市的“仿古”风潮中,尤以所谓重现“千年历史”、“唐宋气象”之类的噱头,最让各地政府忙得不亦乐乎。去年,山东肥城总投资60亿元的“春秋古城”项目开工奠基,而河南开封不久前也爆出打造“千亿古城”的传闻,力争4年内重现北宋的汴京风华……就连滇池湖畔的昆明市晋宁县,也投资了220亿元,要重铸一个“古滇王国”。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去年国内有不少于30座城市正在或策划投身“古城重建”热潮,重建项目从数亿元到上百亿元不等。
  对于这类“古城重建”计划,冯骥才便曾炮轰为“把历史原物销毁之后弄一个‘垃圾’”。他质疑同类型的造假,不仅不能“恢复大唐大宋”,而且还造成财政的巨大浪费。对此,不少学者分析,在一系列[注: 一系列 拼音: 解释: 1.犹言一连串。-yixilie]的“拆旧仿古”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
  发展旅游就是造成同类现象的重要一环,专家表示,很多地方政府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与发展旅游等同起来,尤其是在丽江、平遥、乌镇等“古镇旅游”兴起之后盲目跟风。而这种做法,也能为城市管理者迅速积累政绩,并能快速提高GDP。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力鹏认为,很多时候,仿古建筑都是商业行为,其初衷可能根本就没有考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但谈到“仿古”的现象本身,他认为,这种做法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但这种做法有时也间接对文化保护产生作用,因为很多遗址已经消失了,仿古就等于做一个1:1的模型,让游客来观赏,具有景观价值。”他认为,这次遭到警告的8个城市,更多是由于未能妥善保护旧建筑,而问题未必直接与“仿古”有关。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也认为,如果“仿古”是为了维护已损坏的文物建筑或为营造文化氛围而建设的复古建筑,只要经得起研究和考证,并尊重原有的格局和用料,这种做法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