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雷锋战友救老人曾被讹诈…
新疆博湖七旬老人传承祝…
新疆六旬老人痴迷根雕 …
退休老人用白菜不同部位…
71岁老人守护茂陵50年 …
北宋的“老人政治”:文…
部分80后不知重阳节 老…
私藏黎族文化古物的老人…
海瑞为官18年凑齐1套房…
海瑞为官18年凑齐1套房…
最新热门    
 
退休老人临写《甲骨文字帖》 一年用墨20多斤

时间:2013-04-14 11:47:52  来源:不详


1960年
  开始练毛笔字,写的最多的是小篆和隶书
  2008年
  逛成都文物市场时,一本沾满灰尘的《甲骨文字帖》吸引了他的眼球,自此苦练甲骨文书法
  2012年9月
  得知中国文字博物馆征稿后,他寄出临帖在6尺长宣纸上的《甲骨文歌》
  2012年12月
  收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寄出的收藏证书
  5年前,成都市政协退休老人李教文偶然接触到甲骨文字帖,72岁的他被其中的精妙所吸引,自己买书摸索、临帖。去年12月,他的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瑰宝,魅力无穷。”昨日,李教文接受天府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爱好书法50余年,书写的甲骨文能被博物馆收藏,深感自豪。
  逛文物市场淘到《甲骨文字帖》
  李教文近距离接触甲骨文是在2008年。一天,爱好书法收藏的李教文闲逛成都送仙桥文物市场时,一本沾满灰尘的《甲骨文字帖》吸引了他的眼球。“那是1960年由著名书法家、川大教授何崝写的书法作品,”时隔5年,李教文依然记忆犹新。
  李教文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甲骨文字歌》:“洹水东流平无波,有时水涨齿岸过……”全文以诗歌形式,对几千年来的甲骨文历史娓娓道来。www.lSqn.cn“我非常感兴趣,因为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现在,那本书摆在李教文书房[注: 基本介绍   明宦官机构名。 主要职能 掌接受通进司每日土讲本章及会极门京官与各藩王所上封本。一切在外之,人阁票拟,在内之搭票,皇帝旨意御批,皆由文书房落底簿发。]显眼处,每隔两三页就可以看到他的批注和勾画——他在每页都注明当页甲骨文字数,遇上不错的段落用红笔勾画出来,方便单独临帖。李教文从1960年就开始练毛笔字,50余年的书法基础,让他写起甲骨文来可以触类旁通,“写甲骨文我还是按照此前的经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每天都要练习 有时1年用墨20多斤
  《甲骨文字歌》为李教文打开了甲骨文的大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李教文几乎每天都要练习甲骨文,少则1小时,多则3小时。在高峰期,1年会用上20多斤墨汁。有时写得太多,李教文就抱上自己的甲骨文书法,到送仙桥古玩市场挨个摊位相送。
  为了自学甲骨文,李教文买了很多甲骨文字帖和书籍。甲骨文也有让他困惑的时候,一个“夏”字,书法大家们的写法笔划明显不一样,此时他会自己根据习惯操作。“一般书法作品在临帖四五年后,就要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理解,”这也反映在李教文的甲骨文作品中,他在“泉”字下加了两点作为水,“泉水叮咚响嘛。但这种创新不是胡乱编造,要符合甲骨文演化规则。”
  一年除夕夜,上床后的李教文久久无法入睡,凌晨两点半,他索性起身走进书房,拿起毛笔,写了1小时的《甲骨文字歌》,“之后再回去睡,一下子就睡着了。”
  临帖70多遍 寄出《甲骨文歌》
  李教文有订阅书法书报的习惯,“以前是《书法杂志》,现在变成了《书法报》。”去年9月,在《书法报》看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征稿后,兴奋的李教文决定投稿。“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河南安阳,那里是甲骨文的故乡!”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