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冯雪梅:教育的“刀刃”…
湖南桂阳首次发现“刀形…
最新热门    
 
“刀下救平遥”专家:修古建筑先要修人心(图)

时间:2013-09-01 22:52:26  来源:不详
开过去。”见到古建筑要被毁,阮仪三豁了出去。一边喊停,一边赶紧找人想辙。
  “连哄带骗”,他筹集了8万元的城墙修缮费。当时的8万元,可不是小数。钱送上门,推土机的轮子暂时停了下来。
  但有关方面限期一个月,要阮仪三拿出规划设计图,否则,该推推,该拆拆。阮仪三留下一位学生守着,反复关照,“你守在这里,看着钱,每一分都要花在古建筑保护上。”自己则赶回同济大学,选了12名学生,带回平遥赶制规划。
  一番惊心动魄,古城最终被保了下来。
  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注: 《世界遗产名录》-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成为我国第一个被列为世界文化名城的城市。
  这次,工作营在平遥修复大戏台时,当地政府专程派小轿车去接阮仪三,把他带到了平遥城墙下。那里新树了一块石碑,碑上刻着“刀下留城”四个字。
  站在石碑前,阮仪三的目光越过了这座城市对他的感激,留在了那高高的古老城墙上,很久很久。
    只要人家能听得进一两分,话就没白说
  这些年,只要一有空,阮仪三就给人普及古建筑常识。在工作营里,也不例外。
  等待开晚饭的空当,志愿者们围坐在两张方桌边,阮仪三上起课来——什么叫斗拱,城墙为什么有72“马面”等等,一一道来。
  其实,他更想讲给那些决策者听。
  刚到新绛那天,已快到下午3点,阮仪三简单洗了把脸,就去了新绛宾馆的会议室。新绛主要领导干部近50人已坐满了。没有寒暄客套,阮仪三抓紧时间直接开讲。
  他讲起了自己与新绛的缘——早在1964年,他就随老师董鉴泓教授来到新绛,手绘下整座古城;他吟咏起奇涩难懂的《绛守居园池记》,赞颂我国现存唯一隋代州府园林绛守居园池的美;他用幻灯片解释新绛各处古建筑的形制、构件;他阐述着古建筑保护的意义、路径。
  3小时后,屏幕上的PPT文件定格在这样一句话上——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更重要的是留下传统和精华,从而滋养出新的城市和建筑。
  台下,自称是受哥哥阮仪三“胁迫”,给“阮仪三基金会”当没工资的苏州地区的负责人的阮湧三,悄悄地“揭”哥哥的“老底”,“他总是说,只要人家能听得进一两分,他就觉得自己没白说。”
  以前是不识货,一推了之;现在是过度开发,举的却是保护大旗
  修古建筑,先要修人心。
  这些年,为了保护古建筑,阮仪三到处奔走,到处演讲,就是为了唤起人们心里对祖宗留下的建筑的情分。可唤醒人心,哪有那么容易?
  今天这位受人尊敬的“古城卫士”,在30多年前,可是走到哪里都不受人待见的人。
  看到有个县正在拆古镇盖新房,他死命拦着不让人拆,惹得县长指着他的鼻子吼:“保护古镇就是保护落后,马达响才是硬道理。”
  他到乡里去,劝乡里一定要把老建筑保存好,说拆了对不起祖宗。乡里领导烦了,扯开嗓子喊:“食堂那边听好了,别给这个人留饭。”
  在九华山,他还曾因阻止拆庙毁绿而被村民举着砍刀追杀。
  ……
  从愤怒到理解,再到支持、尊敬,很多人对阮仪三的态度经历了这样的曲折。
  阮仪三并不在乎别人褒他贬他,他的心思都在古城古镇古建筑上。
  “人人都说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