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民国时的铁路春运:192…
1986年日历悄然上架 专…
北京将复建左安门角楼 …
1974年江青被毛泽东批“…
中秋19时13分月最圆 专…
1965年毛泽东:对彭德怀…
1965年毛泽东:对彭德怀…
1965年毛泽东:对彭德怀…
秦王寨遗址1921年被发现…
第七批国保单位数量新增…
最新热门    
 
19世纪日本曾从多方面为打败中国做准备

时间:2014-04-01 17:03:16  来源:不详
特点,着重提升舰队的航速和火炮射速。到甲午战争前,日本海军已拥有55艘舰艇,加上4艘代用商船,总排水量约为7.26万吨,总体实力超越清朝北洋舰队,军舰航速、火炮射速明显优于清朝海军。
  发展军事工业。学习德国经验,建立类似克虏伯公司的大兵工厂,为此把关口制造所、长畸制铁所、石川岛造船所、横须贺制铁所分别整治扩建成东京炮兵工厂、大阪炮兵工厂、海军兵工厂、横须贺海军工厂等,据1887年的统计,它们共拥有动力机械69台、蒸汽动力1511匹马力、工人6870名。而当时日本的其他34家民用工厂,只拥有动力机械58台、蒸汽动力905匹马力、工人4588名。
  局部改革的清军仍是旧式军队
  反观清朝,虽然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一度令朝野震惊,开始意识到防范的必要,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清朝各方面准备严重不足。
  首先,对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迅速崛起普遍缺乏认识。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许多清朝军政大员还视日本为“弹丸之国”“蕞尔小国”,对日本国体政体的变化漠不关心,对日本军力已超过中国的严峻现实茫然不知,没有意识到日本的决定性进攻已迫在眉睫。北洋舰队自1888年成军后,便停止购买舰船、炮械,应当用于改善军队装备的海军经费甚至被挪用来修建三海和颐和园,供慈禧享乐和庆寿(1894年阴历十月初十是慈禧六十大寿)。
  其次,军事改革步伐缓慢,军队近代化程度低。清政府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西方近代军事技术,兴办军工企业,仿造近代枪炮舰船,创建近代海军舰队,并开设新式军官学堂,培养陆海军军官和军事技术人才。但晚清的这些改革、自强措施,受到强大的封建保守势力的严重阻挠,举步维艰,进展缓慢;而且,各种举措都由封建官僚采用封建衙门的方式经办,任人唯亲、派系倾轧、各自为政、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传统恶习,很快便渗透到新机构的各部门中,使新兴的事业无法得到健康发展。搞了30来年,国防工业仍极其孱弱,始终未摆脱对外国的严重依赖,直到甲午战争前,清军还不能装备国产的系列枪炮。特别是由于清廷固守腐朽没落的“朝制”,把军事改革局限于技术层面,使得军队组织体制的改进甚微,军队维持着旧的勇营编制。即使是新建的海军,官制也完全按旧军制,具有浓厚的私属性和严重的派系,南、北洋舰队无法统一调动指挥。直到甲午战争爆发,清军仍是拿着一些新武器的旧式军队,未能真正形成近代化战力。
  其三,塞防和海防同时告急。19世纪60—70年代,中亚阿古柏和沙俄入侵新疆。日本进犯台湾、并吞琉球、入侵朝鲜,正当新疆危机炽烈之时,清朝的塞防和海防同时告急,引发海防、塞防孰轻孰重的争论,最后形成海防、塞防并重的认识,反映出晚清在国防上腹背受敌、难以兼顾的实情。晚清在军事上处处设防、各自为守的消极防御思想,更加剧了这种状况,以致海防经营多年,始终未能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
  没有对日战略的清政府举措无方
  在日本蓄意挑起甲午战争时,清政府因没有明确的对日战略,而心中无数,举措无方。
  1894年(甲午年)春,朝鲜发生东学党农民起义,请求清廷出兵代剿。李鸿章一度担心日方借此生事,惹起战祸,因而心怀疑虑。日方以“我政府必无他意”的虚假承诺,诱使清朝出兵。李鸿章在毫无大战准备的情况下,于6月6日派遣2000多名清兵赴朝鲜牙山“助剿”。日本见清廷落入圈套,立即出兵朝鲜,占领汉城附近各战略要地,于7月23日闯入朝鲜王宫,囚禁国王李熙及闵妃,诱使大院君李昰应主持国事,逼其宣布废除与中国的一切条约。7月25日,日舰在丰岛附近海域偷袭清朝军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