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扬州2棵百岁瓜子黄杨枯…
扬州古刹大明寺“千年一…
扬州高邮申遗专家备课运…
扬州府沿大运河曾设6驿…
扬州汶河古巷收储6处旧…
扬州末代盐商千金去世 …
扬州欲制定“红楼宴”标…
特派扬州主任记者 探秘…
评扬州再现隋炀帝墓:炀…
古城保护的“扬州智慧”…
最新热门    
 
扬州修脚等入围国家级非遗

时间:2014-12-11 00:04:48  来源:不详
记者 王鑫 
  核心提示
  昨日,国务院[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代表性项目名录,扬州共有三个项目上榜。其中,扬州园林营造技艺入围传统技艺,扬州刺绣入围传统美术(扩展项目),扬州传统修脚术入围传统医药(扩展项目),至此,扬州共拥有1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名列前茅。
  扬州园林巧夺天工
  《园冶》是首部造园学专著
  扬州园林营造技艺是一门以建筑为主体表现形式,结合叠石,辅以植物及理水,科学配置,精心组合,构建诗画、最宜人居环境的综合艺术。
  扬州园林肇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成熟于宋明,鼎盛于清代乾隆时期。明人计成于扬州造园并由此撰写《园冶》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造园学的专著,高度概括了扬州造园的理论与实践,至今仍被造园家们奉为经典。扬州园林“融汇南北,自成一格,雄伟中寓明秀,得雅健之致,而堂庑廊亭的高敞挺拔,假山的沉厚苍古,花墙的玲珑透漏,更是别处所不及”。wWw.LSqN.Cn
  扬州人营造宅园,不仅追求整体效果,而且在细微之处亦极尽雕琢之能。园林建筑中复道回廊、花窗雕饰、磨砖对缝墙等,无不表现出扬州造屋之工的精致。特别是扬派叠石“中空外奇”,或挑法造险、或飘法求动。个园的“四季假山”,“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堪称国内孤例。
  此外,扬州筑园擅作“旱园水做”,造出山溪、瀑布、河流、波涛等形状,船舳、桥梁、水榭、池岸等临水景物,使人产生无水似有水,水在意中的感受。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认为:“扬州的园林与住宅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可供现代园林建筑借鉴”。
  扬州刺绣“绣画难分”
  擅长水墨写意绣
  扬州刺绣源于汉,兴于唐、精于宋,盛于明清。扬州刺绣是苏绣的一个重要流派,并以擅长水墨写意绣而自成一格,绣师们多采用名家字画为底本,将画理与绣理融于一体,灵活运用各种针法技巧,所绣作品无不表现出俊逸的笔墨神韵,达到“绣画难分”的境界。不仅如此,扬州刺绣在理解画意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刺绣针法美与丝线美的质感与特性,彰显刺绣艺术的独特性,使作品具有不同于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不似绘画,胜似绘画”。
  扬州刺绣包括设计绣稿、上绷配线、刺绣、装裱等诸多工序。刺绣设计师选稿、读画、绘出适应刺绣特点的画稿并指导绣师读懂画作。绣制针法多种多样,有齐针、散套针、旋针、接针、滚针、游针等数十种。选择针法时多有讲究,起针落针,“平、匀、齐、密”;线条排列,疏密得当;皮皮相迭,针针相嵌;镶色和顺,丝理自然。扬州刺绣特别强调绣师的悟性,将才艺与感悟糅合在一起,即所谓“心线神针”。追求“精、雅、和、顺、匀、活、透、洁”,劈丝精细、针法缜密谓之“精”;名人名作、画面清雅谓之“雅”;色泽调和、浓淡相宜,谓之“和”;丝缕和顺、转折自然,谓之“顺”;皮头均匀、疏密得当,谓之“匀”;技法灵活、针法活泼,谓之“活”;虚实结合、空灵透晰,谓之“透”;绣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