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黄梅戏宗师严凤英纪念碑…
安徽省新闻文化代表团访…
安徽当街捅死徽京剧武生…
安徽发现两座大型古墓葬…
搭世博快车展示皖风徽韵…
安徽亳州曹氏公园“氏”…
安徽亳州市提出修复540…
安徽城乡“文化”贺新春…
安徽亳州将修复5400米地…
安徽确定10个省级“非遗…
最新热门    
 
安徽芜湖市艺术剧院挂牌后的三年五味杂陈

时间:2009-12-9  来源:人民日报

  安徽芜湖市艺术剧院挂牌后的三年五味杂陈

  这一次,换汤又换药(独家调查·转企改制进行时①)

  -“3年来,每名员工工资都实现了三级跳。即使是去年经济环境比较差时,也演出了186场呢!”

  -“过去作为事业单位,犹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改企之后,更多的小鱼游进来,过去躺在池塘里睡大觉的大鱼,也开始活跃起来。”

  开栏的话

  又至年底,中央制定的文化体制改革“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也分别到了阶段性“验收”的节点。

  文化体制改革是继经济体制改革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任务,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敏感度强。而在这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又被视作“难中之难”,因为它对“文化人”的切身利益,影响最为直接。

  日前,本报记者深入到部分已经、正在或即将转企改制的出版发行、文艺演出、新闻媒体、电影等单位,采访他们转企改制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变化,甚至是矛盾、思考。从今天起,本版将陆续刊登“转企改制进行时”的文化调查。希望这些报道,能让更多人真切了解和理解这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究竟为什么改,向何处改,如何改;更希望这些转企改制单位的实践,能为下一阶段的改革“路线”提供一些参考样本。

  改革的确很难,但不改革,注定更难,甚至没有出路——这是前方记者深入调查后得出的一致结论。

  正是隆冬,安徽省芜湖市奥体中心的地下室里,散乱地摆放着各类表演道具,由于通风不好,刺鼻的霉味让人直打喷嚏……

  2006年,芜湖市将原来的芜湖市歌舞团、越剧团等6家文化单位整合,组建新的芜湖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成为完全面向市场的国有大型综合演艺团体。挂牌后的艺术剧院,就在这座地下室度过了改革伊始的阵痛3年。  

  虽然艺术剧院今年已经搬到了宽敞明亮的专用剧场,但对很多员工来说,留在这座地下室的记忆,仍是五味杂陈。

  “皇粮”断了人心惶惶

  道理人人都懂,具体改革举步维艰

  2007年8月,同一间地下室里,人心跟窗外的天气一样,充满躁动。

  转企改制要动真格的了——财政没账户,企业自负盈亏;人事没编制,所有人员采用聘用制。这两点,成为最难逾越的关卡。

  芜湖市艺术剧院现任董事长张承宪至今仍很感慨:“我对改革的困难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会这么难!每天都要面对演职人员和家属的质问,心力交瘁!”

  瞿凌云是质疑者中的一员。1991年进入芜湖市黄梅艺术剧团的他,从没想过会离开心爱的舞台。“那年8月,全员身份置换的具体方案出台后,我第一感觉是,天塌了!”瞿凌云回忆:“皇粮一吃就是15年,现在断了,政府是不是甩包袱不管我们了?剧院领导描述的美好明天,我们也看不到啊!”那段时间,瞿凌云几乎每晚喝得烂醉。

  几乎所有进入改制范围的人,都在惴惴不安。回想起往事,瞿凌云很不好意思:“为了避免被改制,大伙联合起来抵制领导,软硬兼施,甚至做了很多不文明的事。”

  “我的桌子被拍过,杯子被摔过……不少人都钻进了一个牛角尖,没有办法心平气和。”张承宪告诉记者,最多的一次,他要同时面对50多人的质问。

  不少人开始越过剧院领导,往上寻求解决办法,其主管单位芜湖市文化委主任宋建华的办公室,一度成了“接访大厅”。

  “大家围着我都问一句话,别人都没有改,我们为什么改?不改行不行?”宋建华说。

  面对质问,宋建华举了这么两个数据:芜湖市原有8个艺术团体,每年演出不过30场,几乎是零演出,如今只剩下4家;这么多年,4个剧团250多号人,拿不出一个精品剧目,每年却要吃掉1000多万的财政资金。

  “6家单位合并后,留下的几十箱设备道具是唯一财产,经过筛选,能用的其实只有两箱,其它的全是废品。账面资产也几乎为零。”张承宪说。

  不改确实不行!这道理人人都懂,但落到每个人身上的改革,仍然举步维艰。当年8月,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对全员身份置换方案表决,除了几位领导,没有一个人举手通过,方案只能继续修改。

  关键时刻,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