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村上春树在西班牙获艺术…
最新热门    
 
西班牙文学:马尔克斯之后还有些谁?

时间:2009-12-11 12:28:02  来源:文汇报
有当年的“爆炸”(“爆炸”除了文学名词以外,自然还包括这种创作本身的内容劲爆充满想像力,内在形式充满文学快感、外在形式就是获得了全世界的青睐,包括诺贝尔文学奖等一系列的国际大奖都授予过拉美作家),我们至今被称作当代华语小说大师级人物的几位,他们的写作图景会是怎么一副模样。

  有一位小说家朋友曾经对我说,在看过马尔克斯的《一场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之后,才知道我们曾经的先锋小说有多么拙劣。

  也许我们该问,为什么非要是马尔克斯?为什么是《百年孤独》?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的各种文学流派蜂拥而至进入国内,打破了单一主旋律的现实主义创作,丰富了我们的写作技巧,但为什么只有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成为一种让中国作家不断提起并重复模仿的奇特景观?现在读《百年孤独》的开头:多年以后,站在行刑队面前的时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想必会记起父亲领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样的开篇在我们现今的阅读体验中已经是习以为常处处可见了。但是对于当时一直处在机械的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中国作家来说,这样的一个句子显得如此的新鲜和玄妙。这个《百年孤独》的开卷句式,曾出现在众多中国作家的笔下,从马原的《虚构》、莫言的《红高粱》、韩少功的《雷祸》、洪峰的《和平年代》、刘恒的《虚证》、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到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余华的《难逃劫数》、格非的《褐色鸟群》和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等等。甚至在余华2007年的新作《兄弟》的开篇中,余华也一直重复着马尔克斯句式。

  巴尔加斯·略萨的《马尔克斯·一个弑神者的故事》中提到一个观点,他认为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在其他作家笔下会成为一个超现实的问题,而在马尔克斯的笔下其实是拉丁美洲活生生的“现实主义”,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模仿马尔克斯并非如此简单。魔幻现实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写作技巧,更是一种坚实的写作风格。而达索在《马尔克斯传》中更强调了马尔克斯无论如何魔幻,其实都是站在现实主义的大地上,背后有一个家族的文化根源所在。世界上有受前人影响而成为伟大作家的,但是没有学习和模仿前人而成为伟大作家的。在我看来,所谓的马尔克斯之后的西班牙语文学,如胡安·马德里等风头正劲的作家,是属于较少受到影响的一群,或者说他们天然的“同族”身份令这一代的作家有意识地在回避前人的范式;而反观我们的华语作家,则把自己的最高成就放在学习和模仿上,所谓的成就在今天看来,已经非常微薄。跟马尔克斯、卡彭铁尔、胡安·鲁尔福等前人作家相比,新一代的西班牙语作家和我们当代著名作家同样都有不足,但自身的重量却完全不一样。

  跟老一代的所谓血统纯正的拉美作家比起来,年代一代的西班牙语作家,其身上已经明显地反映出混血气质,他们不会一味追求前人的经典范式,而是一代小说家获取突围的一种常见方式。在胡安·马德里、胡安·何塞·米利亚斯、恩里克-维拉·马塔斯等人身上已经完全不见传统的西班牙语小说的气质,零星散见的一些也仅仅是血液里的残留物而已。(朱白)

  相关链接

  ●《荒野侦探》(智利)波拉尼奥著,杨向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

  ●《幽灵之家》(智利)伊莎贝尔·阿连德,刘习良、笋季英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4月版

  ●《垂直之旅》(西班牙)恩里克-维拉·马塔斯著,杨玲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9月版

  ●《来日无多》(西班牙)胡安·马德里著,赵英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9月版

  ●《对镜成三人》(西班牙)胡安·何塞·米利亚斯著,周钦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9月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