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别让“红色经典”变了味
“红色旅游”带动革命老…
孔东梅:将红色经典文化…
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成…
粉红色饰物留住可能会失…
炫红色家居暖化冰凉感
粉红色是旺人缘的色彩
粉红色的外墙和蓝色的顶…
《红楼梦》、“红学”与…
关于“红袖”和“情痴”…
最新热门    
 
“红色书籍”革命:从高官到常人 从读史到读人

时间:2009-12-13 10:11:31  来源:南方日报

  重点关注

  《朱镕基答记者问》销量过百万,成为各大书城销量排行榜上的冠军;《毛泽东箴言》一个月内销量近20万册,也创造了不小的奇迹;《李岚清音乐笔谈》出版当月就开机重印了6次。与此相应的是,近年来,李鹏、钱其琛等卸任高层频频出书,成为国内出版界新的潮流。

  不像以往人们印象中的“红色书籍”那样板着面孔,也不像以往这类图书着重对历史内幕的披露,个人化色彩强烈、讲述个人重大事件经历、表达个人爱好,是这些图书共同的特点。当这些卸任的领导人退出政治舞台,他们的生活回归为常人,内心回归为常情,他们的书也在公众中引起不一样的反响。即使是最近出版的《毛泽东箴言》,里面的毛泽东的形象,也不再是一个政治领袖,而是一个生活的智者。这是否意味着“红色书籍”的新趋势?

  【内容革命】

  从高官到常人

  “红色书籍”的主角永远是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领袖和高官。人们当然需要常常追忆这些人所创造的奇迹,但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更重要的也许是追问为什么他们能创造那样的奇迹,以及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生命痕迹。

  如果一定要将中国卸任政治人物的书做一个总结的话,那可能就是如今他们写的书越来越贴近公众的生活,也愿意将自己的家庭生活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李岚清曾推出过《原来刻篆这么有趣》一书,他是2003年退休以后才开始学习篆刻的,他用“石可言美、石可言志、石可言情、石可言趣、石可言事”来形容他对篆刻艺术的感悟,而他的印章里不乏充满生活情趣之作。李岚清新近又推出《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作品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在书中再现了国门初开的激荡岁月,而他也不回避自己的退休生活。李岚清刻有一方“竞选失败”印,“我退休以后,家里召开‘家务会议’,选举‘家务总裁’。我们家一共8口人,我‘仅以’7票之差落选,因为我孙女说,如果让爷爷当选,我们家恐怕连饭也吃不上,全家只能吃石头了。我就只好刻了一方‘竞选失败’的印章来自我安慰了。”

  按人民出版社总编室主任陈鹏鸣的说法,《朱镕基答记者问》同样不是一本表现朱镕基“领袖风范”的书,他告诉记者,在国外,出书有时候是政要的一种作秀手段,出书往往就是要把他们包装成政治明星,“《朱镕基答记者问》决不是把朱镕基刻画成所谓的‘政治明星’”。在他看来,这本书所展现出的政治智慧,值得读者学习。“举一个例子,当年朱镕基出访美国,正是李文和间谍案在美国沸沸扬扬的时候,朱镕基在一次大学演讲里非常风趣地说,自己刚刚听到大学校长在探讨‘从事空间秘密探索’方面的研究,自己一听到‘秘密’二字,就很紧张……”陈鹏鸣说,朱镕基以这个开场,成功化解了美国媒体记者咄咄逼人的采访提问,表明一个大国总理的气度,是政治智慧所在,被收录书中,成为精彩篇章。

  【理念革命】

  从读史到读人

  读“红色书籍”到底读什么?曾著有“红色三部曲”的叶永烈称自己是“旧闻记者”,历史上有些重大的东西,当时不能写,过了一二十年再写,很有认识价值,读者也爱看。于是,关于叶永烈出书的新闻,媒体用得最多的字眼是“叶永烈独家披露”。豆瓣网上一个网友归纳得更加简洁精辟:“读那些课本里不会写到的历史。”

  鲜为人知的历史固然是“红色书籍”畅销的秘诀,但《朱镕基答记者问》和《原来刻篆这么有趣》、《李肇星诗选》等“红色书籍”的畅销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个规律,前者呈现的是朱镕基与记者们的思想交锋,后者则呈现的是李岚清和李肇星的爱好和兴趣,似乎都跟历史沾不上边。

  “《朱镕基答记者问》从不少侧面记录了朱镕基在任时的内心生活。只要仔细读,人们会发现许多细节,流露着他的内心情感。”陈鹏鸣这样回答这本书畅销的原因。在很多读者看来,朱镕基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连接着锐意改革、廉洁清正这些美好的字眼。“他敢拍桌子瞪眼睛去吓唬那些贪官污吏,敢于一己之力去支撑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敢于去根除一些陈旧观念、落后体制。就凭这些,就足够买本书记住他,回顾他。”在广州购书中心的书架旁,一位正在买书的大学生这样说。

  因为推出了《李肇星诗选》,公众才突然发现这位曾担任外交部长的高官原来还是一位诗人。中国作家网主编胡殷红曾透露,李肇星还是中国作协会员,由于他有很重的文学情结,所以对于中国作协的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