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刘瑞琳:阅读传统的守望者

时间:2010-1-4 23:32: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十年影响力出版界获奖者:刘瑞琳

  提名: 刘瑞琳

  十年·出版

  刘瑞琳:阅读传统的守望者

  这些年做出版,刘瑞琳和她的团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为了人和书的相遇

  获奖理由

  在出版体制的静水中搅动微澜,在民营书商的紧逼下未乱方寸。刘瑞琳和其麾下的北京贝贝特,印证着中国文化及出版行业世纪之交的困境与挣扎。这些年,我们看到她和她的团队不弃出版人的操守与情怀,不断奉献好书,但遗憾的是,他们至今还没有盈利。

  人物简介:

  刘瑞琳,哲学硕士,编审。1993年10月~2003年10月在山东画报出版社工作,先后任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老照片》主编。2003年10月进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任副社长、副总编辑,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言论:

  “在日本地铁里,5个人就有5个人读书看报;在台湾,5个人有3个人读书看报;在香港,5个人中有2个人读书看报;而在中国大陆的地铁中,5个人中往往有两个人在讲话,而另外三个人在听他们讲话。”

  ——刘瑞琳

  本刊记者/孙冉 文/林茵

  读者最初知道刘瑞琳和她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几年前他们出版的一本《袁氏当国》,虽然薄得要命,但已经足够颠覆以往从教科书里得来的那段历史。那一次也是读者第一回知道了唐德刚。

  对于那些生来对历史不敏感的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历史书让他们对历史有了刨根问底的冲动,从唐德刚开始,到黄仁宇,再到史景迁……一路读下去,竟然掀起了一股“读史热”。读者们发现,当年从教科书里拿来的那点历史知识,竟然差不多陆续都还给了教科书。

  后来,刘瑞琳主编了一本叫《温故》的小书。这本介于期刊和书籍之间的出版物,坚持着编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正如开篇语说的,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

  那差不多是一个开始,之后刘瑞琳的名字不断出现在一些好书的扉页。

  但从百度键入搜索刘瑞琳,得到的词条不会超过100个,内容仅仅来自于这个人编了哪些书,而且在互联网上很难找到她的完整简历。作为一个书籍出版者,这些年她策划出版了很多好书,但作为个人却始终寂寂。

  这也许只应了刘瑞琳常说的一句话,只为了人和书的相遇。

  回归阅读

  时隔一年,当《中国新闻周刊》再次采访刘瑞琳的时候,首先探寻他们是否盈利了。

  “我们还没有盈利。”刘瑞琳说这番话的时候,有些不好意思,但也挺释然。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先让我们了解以下事实:

  这十年,全国图书销售额年均增长5.5%,大大低于同期GDP的增长率。有资料称,在所有销售出去的图书中,37.33%是中小学课本,26.63%是教育类读物(比如课后辅导材料),7.96%是大中专教材。三者相加,超过70%。这就是说,中国图书市场大部分都是靠课本在维持,而全国人均购书额一年不足10元。

  从印刷数量上看,一本书售出3000本左右可以保本,售出几万本就是畅销书,售出几十万本就是大畅销书,售出一百万本以上就是超级畅销书。事实上,全国一年中销售过百万册的文艺类畅销书不到10种。

  因此,中国出版业怎么说都并不让人乐观。做出版的都清楚,赚小钱容易,赚大钱却难,除非你卖课本或者捧安妮宝贝那样的作家。

  这些年,刘瑞琳走过很多地方,让她感触最深的是,在日本地铁里,5个人就有5个人读书看报;在台湾,5个人有3个人读书看报;在香港,5个人中有2个人读书看报;而在中国大陆的地铁中,5个人中往往有两个人在讲话,而另外三个人在听他们讲话。

  这是中国大陆的阅读现状。“而我所能保证的是我尽我最大能力不制造文化垃圾、浪费纸张。”刘瑞琳说。

  从2003年加入北京贝贝特,刘瑞琳从没做过教材书,虽然此前这个公司一直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做教辅来养着。贝贝特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直属的分支机构,当年该社试图异地突围,打破偏安西南的局面,于是建立了这个公司,并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