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柳斌杰:把连环画打造成…
郭杰:文学史是一条流动…
最新热门    
 
柳斌杰:以时不我待精神引领产业大发展

时间:2010-1-6 11:51:2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0年1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这是继去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新闻出版总署为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大发展制定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在《指导意见》发布之际,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就其出台的背景、意义以及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目标措施、重点任务等接受了记者专访。

  站在更高起点上看待《指导意见》的重大意义

  记者:作为新闻出版总署今年的“一号文件”,这次《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柳斌杰:新闻出版业是实体性的文化产业,先进的文化内容要靠强大的产业载体去传播。此次制定的《指导意见》,就是从产业发展着眼,做大做强的一个部署,是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姊妹篇。《指导意见》作为总署今年的“一号文件”下发,充分表明了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产业,提升我国传播能力,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决心和信心。其出台的背景,概括起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党和国家发展繁荣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任务。国务院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也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新闻出版产业作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涉及领域广,产业链条长,投入少,产出大,发展潜力好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为新闻出版产业加快发展和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二是落实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国际金融危机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新闻出版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抢抓机遇迎挑战,谋求发展上水平,新闻出版产业必将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产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和重大进展,市场主体逐步形成,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尤其是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万亿元大关。但是,我国新闻出版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基础较差、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抓发展,努力走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优化,速度较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产业整体质量不断提升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记者:《指导意见》有哪些主要内容?它对今后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大发展具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

  柳斌杰:去年是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新闻出版改革发展攻坚年,今年是总署确定的新闻出版改革决胜之年,也是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关键年。为抓住机遇,扩大并巩固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成果,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加快发展,总署有关部门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去年6月中旬就开始启动了《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历时6个多月,数易其稿。《指导意见》分6个部分、共30条,不仅指出了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战略目标,而且科学地提出了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目标和措施,并对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和组织保障提出了具体要求。

  《指导意见》作为今后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全行业必须站在更高起点上看待《指导意见》的重大意义,这将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新闻出版生产力,科学指导今后新闻出版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5年时间实现五大目标

  记者:《指导意见》对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提出了什么样的具体目标?

  柳斌杰: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任务,按照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为了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充分发挥新闻出版产业在巩固舆论阵地、传承中华文明、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等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