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唐际根:质疑曹操墓,网…
历史专家拷问安阳曹操墓…
权威考古专家:应该就是…
社科院专家回应曹操墓质…
河南方面回应“曹操墓”…
曹操墓遭质疑折射中国考…
收藏家马未都:我不是质…
专家:非考古学者质疑基…
曹操墓考古队领队称发现…
考古专家:质疑“曹操墓…
最新热门    
 
众声质疑金像奖获奖照片 呼唤艺术空间回归纯洁

时间:2010-1-8 11:12:19  来源:新华日报

  6日,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部副主任许林在博客中称,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桑玉柱的4幅作品被人质疑是涉嫌拿别人的照片冒名顶替,并在博客上公布对比照片。这一爆料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新浪、搜狐、新华网等门户网站纷纷将其置于首页,网友结合近期发生的种种评奖造假事件,纷纷感叹“欺世盗名,造假成风”。昨天记者登陆许林的博客发现,其博文《金像奖也有假吗?》从1月6日9时到1月7日23时10分,其点击率已达到 7785次。

  网友齐声质疑,当事人否认造假

  作为全国性摄影艺术的最高奖项,中国摄影金像奖是中国摄影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于去年8月揭晓,共有53位摄影人获奖。此后, 300幅获奖作品从长春拉开全国各地巡展的帷幕。匿名举报人称,他们就是在观看巡展时发现吉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桑玉柱的获奖作品中有四幅与吉林省另两位摄影师的作品雷同。桑玉柱的获奖作品一共有10幅,而被指造假的4 幅作品中有3幅与吉林省安图县长白山摄影家协会理事孟铁的作品相同,另一幅《霜染长白山》则与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工作人员温波的《晚霞映红长白山》相同。

  在公开的照片面前,网友们很激动,因为两组对比的照片可比对的细节一模一样,无论是景物的细节,还是阳光投射的影子,甚至连流动的云彩都丝毫不差,只是色调不同。网友惊呼:“莫非又是一只周老虎?”“胆子太大!”甚至有网友人爆料,是桑花钱向二人分别买了照片。

  对此,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高琴表示,中国摄影家协会已经接到举报,并展开调查,她承认网上曝光的这四组照片的确相似,而之所以出现相似的原因,因为“他们是一起去拍的”。

  面对质疑,桑玉柱及孟铁、温波都否认有造假一事。孟铁称,自己常驻长白山,所以桑玉柱来了都会陪同一起去拍照,因为拍摄的角度和时间都差不多,作品有些雷同也不是不可能。温波也说,当时他和桑玉柱在一起,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一位置拍摄的同一画面,不能据此就说是自己的作品。

  而处于漩涡中心的桑玉柱的解释是:“平时出去拍摄,长白山不好上,我们都是带一套机器上山,然后大家换底片,在同一位置拍摄,很容易创作出雷同的作品。”并称这两天会给广大影友一个明确的答复。

  圈内人说:对比照片均出自同一张底片

  此消息也引发了摄影界的震动,圈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这4组照片中的每一组基本肯定出自同一张底片。

  新华日报摄影部主任于先云凭着自己多年的摄影经历认为,基本可以判断桑玉柱的获奖作品《雾罩天池》和孟铁的《天池奇观》出自同一人之手,因为两个拍摄者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机位、用同一机型拍摄出分毫不差的作品,况且,广角镜头的变形程度也完全一样,云彩的位置也是一模一样,这种概率几近于零。针对获奖者声称因为山路难走,当年上长白山拍摄是几个人用的同一台机器,于先云认为是笑话,一个拍摄者即使什么都不带,都不可能不带上自己的相机,对摄影器材,都是能背多少是多少,连三脚架都不会放下,你说,当兵的上战场打仗,能不带枪么?桑这样解释不可理喻,也难以服人。

  而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江苏著名摄影家直言不讳,肯定是一个人拍的,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即使拍同样的景色,两个摄影家拍摄时光圈、焦距等等也会不同,不信大家可以做实验,同一机型,并排放着,拍同一个东西,出来的照片会不会一模一样。基本可以确定,对比的照片出自同一张底片,圈内人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一个常识。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沈遥则认为,调查此事并不困难,无论是技术审查还是询问取证,都很容易调查清楚。但这个工作应该由评奖的组织单位中国摄影家协会来做。

  还有摄影家向记者透露,两个人一起出去拍摄,也有联合署名的,但是在评奖的时候,一张照片不可能署两个人的名字,因此常常是谁参赛就用谁的名字,这种现象成为摄影圈的一种潜规则,这次事件对摄影界也是一个警示。

  揭示真相,焕发公众的质疑精神

  针对此次摄影金像奖获奖作品的质疑,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下最后的结论,但质疑的过程正一步步推动着谜底的最后揭示,这显然非常有意义,也是我们的强烈期待。

  从“周老虎”、“藏羚羊”到“广场鸽”,各种造假事件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与其他领域相比,艺术、学术本应更加纯粹,但让人失望的是,如今,这些领域的造假行为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作家抄袭他人作品、教授剽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