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云南政协委员呼吁构建少…
研究显示:中华五十六个…
不能把民族文化娱乐化
“民族的”《孔子》难获…
花瑶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万里长城万里长:伟大民…
海南第一本关于文身的书…
安徽肥西斥资建民族英雄…
浅析英汉比喻的民族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寻根
最新热门    
 
让民族文学之花鲜艳绽放

时间:2010-1-30 11:37:49  来源:人民日报
十多年前它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城,我亲眼看着它一步步成长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的名城,这就是鲜活的奇迹。中国大地上形貌各异的历史变迁,都是文学创作的素材,而这些并没有被作家充分地运用。

  同时,少数民族作家是民族文化价值最坚定的维护者,这几乎是少数民族作家的一种本能。早已摆脱了靠兜售民族的奇风异俗吸引世人的阶段,今天的我们在追问自己的民族文化究竟能给世人、给现代文明提供什么。应该承认,我们民族生存方式的独特魅力还没有通过文学,生动地展示在世人眼前,这正是很多少数民族作家的焦虑所在,也正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之所在。丰富神奇的地域文化资源是我们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培育着我们的想象力与创作激情。

  如何在未来让民族文学创作有所提高?如何让我们多一些体现时代脉搏,体现少数民族特有风采的佳作?提升少数民族作家的综合素质与创作实力是关键。

  用好“文学绿色资源”

  扎·贺西格图 (蒙古族)

  在新时代里,我们既要书写本民族的变革史,也要表现现代人的生活与价值取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写出代表时代精神的大题材、大事件,以展示历史风云与时代变迁。

  具体到创作中,我们如何能以史诗般的气势将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表达出来,讴歌草原人民博大的胸襟,表现现代化建设中内蒙古发生的巨变?这离不开我们对这个时代的理解,需要我们借鉴前辈们的创作经验,并从民族文化里汲取养料。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我们要积极学习先进文化与技术,使其为民族语言、文化与文学服务,借助高科技手段记录民族文化里最美丽的部分,并将其留给后代,呈现给世界——这是我们的责任。比如,借助新技术,今天用内蒙古民族语言创作的作家和艺术家们就有了更多展现本民族文化的平台,如国家级刊物《民族文学》蒙语版、人民网蒙语版等园地。

  此外,国家正在大力扶持民族文学翻译工作,这又将帮助民族文学的精品走进更广阔的文化市场。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也使内蒙古民族文学的发展面临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由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掠夺性开发不仅严重破坏了内蒙古自然植被,也损害了这里的文化植被。年轻一代几乎都涌入城市,离开熟悉的草原,离开祖先的游牧生活。那些被称之为“文学绿色资源”的美丽传说、民间故事与礼仪传统也随之消失,令人痛心。如何在流行文化盛行的今天,让年轻人依旧能对本民族、本土文化有所了解和承袭?传承民族文化,表达民族精神,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来丰富我国文学创作,是内蒙古民族文学作家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