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努尔哈赤时期萨满堂子文…
最新热门    
 
努尔哈赤抢“乘龙快婿” 10岁女嫁有妇之夫

时间:2010-1-30 11:38:37  来源:辽沈晚报

  努尔哈赤的爱女东果格格,刚刚10岁就被父亲做主嫁给了一个27岁的有妇之夫,并且遭到了人家原配老婆的强烈反对和兵戎相见,最后努尔哈赤软硬兼施地把这个“乘龙快婿”搞到了手。

  堂堂努尔哈赤的女儿干吗还没长大就这么急巴巴地下嫁,还非要抢人家的老公?

  这个抢手的男人叫何和礼,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出生在辽宁省桓仁县境内大雅河下游的古栋鄂城,是建州女真五大部落之一栋鄂部落的首领。努尔哈赤招的可不仅仅是女婿,更是一只“虎翼”,有了这个人的归顺,何愁女真统一?“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更何况这不是只狼是只猛虎!

  果然,何和礼日后和额亦都、费英东、安费扬古、扈尔汉一起成了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五人跟随努尔哈赤起兵一直到死,始终团结一致,没有发生过分裂。

  努尔哈赤招婿引来“河东狮吼”

  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的一天,黄道吉日。佛阿拉城张灯结彩,鼓乐齐鸣。努尔哈赤为爱女大办喜宴,贺喜的客人达到七八百人,流水席从中午一直吃到夜晚。

  正热闹着,就听城外一阵骚乱,守兵来报,一女子带着一百多号人,立马横剑在外面破口大骂努尔哈赤,要他还自己的丈夫来。

  一听老婆来要人,新郎官何和礼的脸一下子白了。要知道何和礼的老婆可不是白给的,是个不让须眉的人物,叫赛堪,人不仅漂亮,还能挂帅打仗,性情直率泼辣,何和礼对她是又敬又怕。

  何和礼率部去见努尔哈赤,说是归顺,可没说是去做人家女婿啊,留守的赛堪一听就气炸了肺,这才点了一百亲兵直奔佛阿拉城。

  努尔哈赤听说女婿的原配夫人在城外大吵大闹,忙命继妻衮代和城内唯一的女将椒箕与何和礼一同前去察看。只见赛堪全身披挂,手提宝剑,正大喊让何和礼出城回话。

  何和礼觉得大丢脸面,忙跑出城想先把老婆哄回去,谁知刚来到近前,就被老婆一剑刺破了衣服,十分狼狈。这边衮代一看新郎情形不妙,忙命椒箕出城,椒箕几个回合将赛堪从马上拎下,扔到一旁的草地上生擒活捉。

  赛堪横下一条心来到王宫大殿上,却见努尔哈赤和颜悦色走过来,先是松绑赐座,还叫人上茶,他说:“你不要责怪你的丈夫,要怪就怪我吧。你要恨我,骂几句我也听着。”努尔哈赤这么一手倒把赛堪造愣了。努尔哈赤又说:“我把女儿聘给何和礼不仅是为了儿女私情,而是要通过联姻的方式把我们的部落联合起来。我不想霸占你的丈夫,你还是大福晋,东果就算个侧室吧。你把她当个妹妹看就行。”说着,他命人将东果格格叫到殿上来。东果格格连蹦带跳地来到大殿之上,赛堪一看眼前这个小姑娘高不过四尺,完全是个小孩子,自己吃她的醋,倒真是有失风度。

  据说努尔哈赤就这样说服了赛堪,先兵后礼把何和礼抢到了手。一种记载说赛堪也是认理的人,好说歹说也就接受了;还有一种记载说赛堪还是一肚子怨气,缺少德让之风,以致她生的孩子,都不许列名,何和礼世袭爵位的孩子皆东果格格所出。

  青年才俊何和礼

  这个何和礼到底好在哪呢?

  努尔哈赤看重何和礼可不仅仅是他手里的那点儿人口和土地,还因为这个比努尔哈赤小两岁的年轻人,26岁就代替兄长成为栋鄂部落首领,武艺高强、性情宽和、内敛而富谋略,在部落威信极高,绝非庸常之辈。得到此人,不仅少去一个强敌,更能如虎添翼。

  栋鄂部落是建州女真五大部落之一,拥兵7000余人,人多势大,兵强马壮,就连建州巨酋王杲都不得不让他们三分。可是这种“丰衣足食”的情形在部落大首领克辙巴颜去世后,就不复存在了。尤其是他的孙子屯朱鲁上任之后。这个屯朱鲁刚上任的时候还有些雄心,想使部落恢复祖父在世时的盛况。但是传统秩序的崩溃和社会矛盾的日愈不可调和,已经无法挽回。待到遇到第一次战争,更是惊慌失措,方寸大乱。

  万历十二年九月,栋鄂部北部的邻居,建州女真苏克素浒部大酋长努尔哈赤率兵500名,来攻栋鄂部的齐尔答城。这是因为齐尔答城城主阿海听说苏克素浒部殷实,准备前去抢掠。屯朱鲁巴颜制止不了阿海的行动,只好表示攻打时会派兵支援。没想到栋鄂部内部出了奸细,攻城的行动计划竟被努尔哈赤知道了。努尔哈赤便以报复为理由,兵临齐尔答城下。

  屯朱鲁巴颜听到这个消息,迅速组织了300兵丁火速前往救援。当走到半路上时,忽然天降鹅毛大雪,并越下越大。这时探兵来报说努尔哈赤已经撤兵,屯朱鲁巴颜听到报告大松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