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楼宇烈:少林寺上市绝对…
楼宇烈:电影《孔子》究…
接近山的楼宇,风水吉乎…
最新热门    
 
楼宇烈:没有文化自觉 中国不可能有所谓的崛起

时间:2010-2-4 14:50:29  来源:人民日报

  楼宇烈:民族复兴,需要文化准备

  核心观点

  中国的发展相当了不起。但在文化上,中国是否够得上一个大国呢?

  “富之”以后,怎样“教之”:是继续沿着西方文化所指引的道路走下去,还是回归本土文化的传统?

  在我看来,后者,才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关键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世纪。在中国日益崛起的今天,如何去除百年文化悲情、迎接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如何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定位中国文化未来的方向?

  3日下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热销书《中国的品格》作者楼宇烈,做客人民日报“文化讲坛”,发表了题为“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的讲演。下面是演讲摘登。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我想强调的是:中国要崛起,没有文化上的准备,很难实现。或者说,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国家,一定不可能成为大国,更不能有什么所谓的崛起。

  文化没有“自觉”,经济发展方向就会摇摆不定

  我们常常讲,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这话不错。但同时,还应看到,当文化“产生”以后,文化也起着指导经济发展方向和特色的作用。因为文化里,凝聚了一个地区、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生活样式,以及信仰习俗。这些力量,会反过来影响国家、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世界各国都会面临文化抉择,面临着如何继续发展、何去何从的问题。

  《论语》里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跑到卫国一看,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弟子就问了,人口那么多,下一步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就是说,要让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弟子又问了,如果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怎么前进呢?孔子一句话,“教之”。就是说,要“教育”。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与今天的国情有点相似。中国人口世界最多。长期以来,人多地少,物质贫乏,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获得了很大改善,甚至在许多外国人看来也“富”起来了。下一阶段怎么办?我想,就需要“教之”,要加强教育,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

  很多人觉得,在经济上,现在的中国发展相当了不起,但在文化上,中国是否够得上一个大国呢?“富之”以后,怎样“教之”:是继续沿着西方文化所指引的道路走下去,还是回归本土文化的传统?在我看来,后者,才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关键。

  不要因为全球化,就要消除我们的民族文化特性;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特性,才能具有世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文化也越来越趋同了。一首歌、一支舞,尽管出现在某个地方,但很可能立即风靡全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文化是不是也要一体化?许多国家因此出现了一股“文化寻根”的潮流。还有人提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这里有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树立起一种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因为,文化完全西化,那是不可能的。上世纪20年代,土耳其曾经这样“西化”过,结果呢?到上世纪50年代,西方依然不认同其属于西方文化圈。因为这需要许多条件:需要政府的主导、社会精英的认同,还需要社会大众接受,当然,更重要的是,对方文化也要认同你。

  其实,文化根子不可能彻底铲除。上个世纪发生的“五四运动”,传统文化备受批判的一条,就是宗法血缘制度。到现在已接近百年。然而,10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不是依旧讲一句“血浓于水”的话吗?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民族的和世界的,并不对立。不要因为全球化,就要消除我们的民族文化特性;恰恰相反,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特性,才能使之具有世界意义。文化要交流,就要有许多不同特色的文化。否则,都一样了,还交流什么?

  树立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要从了解开始,继而认同、尊重,产生文化自信

  没有文化自觉,很大原因是在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缺乏自信,就缺乏尊重;缺乏尊重,就没有强烈的认同;而没有认同,了解自己文化传统的愿望也就越来越淡薄。

  要树立起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就要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首先,要让民众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了解了,才会认同它。有了认同,才会尊重它,才会有自信。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