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反思“对塞林格的怀想”…
总经理在年终总结表彰大…
城管执法局局长年终总结…
学生社团年终总结表彰大…
09年工厂员工个人总结范…
一年级班主任思想工作总…
适合所有班主任的工作总…
高三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09年班长学期工作总结范…
“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
最新热门    
 
总结“对张艺谋的骂”:究竟谁是“文化怪物”?

时间:2010-2-19 10:47:35  来源:吉林日报

  最近有媒体关于“对张艺谋的骂”,作了一个总结,谓之曰“张艺谋批评史”,有一些问题着实让人引发深思,既考量张艺谋,更是在考量我们自己。

  比如,究竟谁是“文化怪物”?

  有人评价说,“一个问题成堆的电影体制,把好端端的张艺谋变成了一个文化怪物。这个富于才华的导演,最终辜负了我们25年前对他的热烈期待。”这是在批评张艺谋还是在批评电影体制?

  又有人说,“当年对张艺谋的捧,是从对谢晋的贬开始的。”说什么“谢晋电影时代应该结束”,“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试问:《芙蓉镇》不好吗?《鸦片战争》不好吗?这世界有完美的导演吗?有一点不完美,就全盘否定,这是不是“一刀切”的“文革”遗风?

  中国的批评史,似乎有一个固定模式,要树谁必先打倒谁,哪怕没有什么证据,也秦桧一般“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有人说,没想到的是,“张艺谋后来会变成谢晋第二,并且比谢晋还要谢晋。”此话怎讲?在中国的导演中,能比谢晋、张艺谋更出色的导演有几个?

  比如,什么叫“朱元璋式的传奇”?

  对于张艺谋当年两进两出电影学院,有人总结说“张艺谋登上电影行业的历史舞台,是一个刘邦式的故事,一个朱元璋式的传奇。”刘邦怎么了?我们不能因为司马迁对其有成见就认可了他的评判;朱元璋又怎么了,因为他删了《孟子》就一棍子打死吗?

  1988年2月,《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有人评价说是“为国争光”,难道没获奖就没面子吗?诺贝尔奖设了多少年,有我们中国人得吗?难道我们中国人就低人一等吗?有人增兵阿富汗也能得个“和平奖”,莫非你也羡慕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国争光”的评价刚刚面世三个月,以《中国电影报》为阵地,一些人露出了“大批判的嘴脸”:什么这部电影是“丑化、糟蹋、侮辱中国人”的影片,《干涸的心田》一文索性将批评的调子升格为“辱华”。能不能有一点理性心态?能不能对己宽容也对别人宽容?

  再比如,张艺谋哪里“丢中国人的脸”?

  《菊豆》是什么?有人说这部电影有“窥阴癖”。那么是电影流氓,还是评者流氓?正如到今天,仍然有人评价邓丽君的歌是“靡靡之音”一样,那么是不是评者有问题?

  等到《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出,大批张艺谋就成了一股潮流,说什么这是在“揭露中国阴暗面”。当年柏杨先生写《丑陋的中国人》可是遭了很多的热批,难道你身上有错还不许别人指出来吗?你怎么这点气量,难道你“随地吐痰”难道你“三妻四妾”还不允许别人评论吗?

  有一位华侨评价说,“张艺谋执意用这些丑化中国人的片面的东西去取媚于洋人,换取洋人一大堆的奖杯。”他还说,每一个海外的中国人都承受着鄙夷。对此张艺谋的回答可谓是“字字千钧”:“我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表现高墙大瓦,一成不变、坚固的东西对人造成的压力和桎梏。点灯、封灯、吹灯、灭灯,我们加了很多的仪式。我觉得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就像仪式一样每天在重复,包括我们的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这些形式感构成了一种象征性。可以说,这种象征隐含了我在那个年代的一种忧患意识。当时,审查时给我的电影下了一个结论‘沉渣泛起’。”

  《大》片当年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并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面对如此的“推崇”与“赞美”,又有人站出来评价说,“《大红灯笼高高挂》为洋人而写的意向更为明确——大红灯笼是专制和淫邪的。这种在西方观众窥视和有意制造的被看的‘东方奇观’中,张艺谋日渐明确自己的电影观众不再是中国市民,而是坚持西方中心主义的评委。”

  懂得一点事实真相的人都知道,《大》片改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苏先生写这部小说是给外国人看的,怎么到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变成了给洋人看的呢?难道我们在外国人面前亮亮我们的短处不可以吗?难道你天天讲日日讲“四大发明”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吗?

  更有甚者,居然有人给张艺谋定性为“出卖民族、出卖中国人,以取悦外国评委及观众。”是啊,那时“文化大革命”才结束没多长时间,有些人仍然活在过去的思维之中,即便是到了今天不是居然还有人为“四人帮”鸣不平吗?“文革”呀,“文革”,看来中你的毒的人还大有人在啊!

  很多人都说“《活着》是张艺谋最好的电影”,可惜没能在国内公映,张艺谋为此还遭到两年之内停止与境外投资方合作的处罚。有谁想过张艺谋要施展理想的难处吗?怎么到处只是“羡慕嫉妒恨”?

  因为《一个不能少》被拒(理由是“替政府作宣传”),张艺谋致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