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魏明伦:赵本山和春晚的…
张汝伦:大学“何为”
最新热门    
 
魏明伦:骈文写作十多年 称“勿拿己比余秋雨”

时间:2010-2-24 13:13:46  来源:北京晨报
如说美眉啊、粉丝啊、伊妹儿等,追求一种现代气息,读者一看就知道是现代人写的,但现代词汇也不能随便用,必须能对起来,这才好。

  晨报:骈体文传统上是否宫廷专用的比较多?

  魏明伦:很多人认为骈体文、赋一定是歌功颂德的,其实不然,《阿房宫赋》是歌功颂德吗?《洛神赋》是吗?这是一种曲解。我写骈体文多数是杂文、史论、政论,更偏重于思辨性。实际上我做这些文章,就是想将这些断裂的文体慢慢愈合,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写骈体文了,也有很多相关的网站,但佳作不多,杰作更是没有,我想,创作的人多了,慢慢总会好起来,这就是愈合的迹象了。

  传统:继承还要变革

  晨报:传统文体要在现代应用似乎并不容易,怎么样才能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魏明伦:现在国学很热,大家一谈国学,就是诸子百家,就是《三国》、《红楼》,但是哲学、小说并不是国学的全部,诗词曲赋也是国学,它们都是传统文化中很好的东西,应该把它继承下来,当然,光继承是不行的,还要变革。如何继承和变革?哪些需要继承?怎么变革?首先说继承,有些东西是不能变的,比如说格律诗的格律,对联的规则,这个是不能破的,因为它们本身很短,所以就要守规矩,试想一下,格律诗不讲格律了,还是格律诗吗?对联不对了,还是对联吗?

  要变革的,是内容,时代是变化的,语言也在不断变化,现代的语言是不是就不能进入传统文体呢?显然不是,现代语言一样能写传统文体,关键是要用心去配合传统文体的规矩,这个并非不可能。当然,有些形式也是应该变革的,比如说骈文,不一定非要四六格式,某些东西是可以放宽的,当然也不能全没章法,章法之下的变化是完全可以的。

  相关——不能拿我比余秋雨

  不久前,余秋雨为中山陵纪念碑整治撰写碑文,有人拿出魏明伦去年写的《岳阳楼新景区记》做比较,并表示余秋雨碑文不如魏明伦,对此,魏明伦表示余秋雨是他恩友,而且他至今未看到余秋雨的碑文,这样比较令他很难受。

  晨报:有人拿余秋雨的碑文和你的碑文比较,你知道吗?

  魏明伦:听说了,这让我很难受。我和余秋雨是朋友。吴祖光是我的恩师,余秋雨是我的恩友,他对我有知遇之恩。20多年前我写荒诞剧《潘金莲》,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当时他写了一篇七、八千字的《魏明伦的意义》,公开表示支持我,这篇文章对我的支持太大了,后来《潘金莲》去台湾演出,他又通过朋友促成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了《魏明伦剧作集》,名字就叫《潘金莲》,要知道尔雅出版社从不出剧作集的,当时台湾出版大陆作家的作品,也只有《文化苦旅》和我的《魏明伦剧作集》。

  1998年的时候我的书《魏明伦剧作精品集》出版的时候,余秋雨又给我写了一篇七、八千字的序,题目叫《大匠之门》,当时在《文汇报》全文发表,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支持。

  晨报:那么你看到过余秋雨的碑文吗?

  魏明伦:我跟余秋雨有很特殊的交情,你看我常常批评别人,但是我不能对他说什么,而且我是个网盲,不会上网,到现在我也还不知道这篇碑文的内容,所以这种比较让我很难受。不过有一点需要说的是,我一直认为余秋雨的才华和学养都在我之上,虽然他比我还小5岁。(记者 周怀宗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