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雷锋精神论》3次加印…
魔术师谈刘谦春晚魔术:…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
正定南城门火灾初定燃放…
2009年“烂书榜”出炉 …
安徽确定10个省级“非遗…
2010年是网络春晚元年?…
中国文化系统2010年体制…
鲍威尔获10万美元诗歌奖…
江苏虎年春节推出120个…
最新热门    
 
2010,请准备好你的3D眼镜

时间:2010-2-27 11:06:44  来源:外滩画报

  请准备好你的3D 眼镜

  文/刘旭阳

  《阿凡达》全球上映,掀起了一次3D 电影的新浪潮,也为3D 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1 月落幕的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很多电子商家纷纷推出关于3D 的影音设备,索尼公司则预备建立一整套3D 家庭娱乐方案。

  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3D 电影《阿凡达》全球上映,全球总票房超过13.3 亿美元,并在第67届金球奖颁奖典礼上,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阿凡达》只是故事的开始。在蓝色纳威人吹响的战斗号角中,新西兰维塔数码成了3D 制作业的带头大哥;而为影片提供设备支持的索尼等大牌厂商,更是给2010 年烙上了三维的标签,在刚刚闭幕的拉斯维加斯电子消费展(CES)上推出了多款亟待上市的3D产品。引用美国消费电子协会首席经济分析师肖恩·杜布拉维奇的话,“3D 被炒了很多年,但是今年厂商们是动真格的了。”

  日前,记者采访了新西兰维塔公司的《阿凡达》制作团队、索尼3D/ 蓝光战略部负责人岛津(Akira Shimazu)及肖恩·杜布拉维奇(Shawn DuBravac),进一步了解了3D 技术背后的故事。

  900 名电脑工程师

  大部分人了解维塔公司,是因为他们在《指环王》中通过电脑成功塑造的“咕噜”这个角色,但这一次,维塔塑造了庞大的潘多拉星球和近800 个角色。在《阿凡达》的庞大团队中,来自维塔的工程师多达900 人,他们和卡梅隆一起,用电脑实现了拥有60%CG(Computer Graphics)画面的首次三维“数字表演”。维塔公司软件开发负责人卢卡·法肖内对笔者说,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挑战,他们用了四年为这部影片做特效,其中有三年半都是在输入数据和开发新技术。

  在《阿凡达》中,虚拟演员几乎代替了真实演员。为了让电脑虚拟出来的3D 角色看起来不像以前立体电影中的“僵尸人”,维塔特别为《阿凡达》开发了一套表情捕捉系统和电脑生成软件。在拍摄中,真人演员脸上多达130 个微型传感器把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录下来,而随后这些数据将被传输给电脑。而卢卡和同僚们根据真实生理学和物理学开发的推衍软件,可以轻松地将这些真实的表情在虚拟人物的脸上表现出来。

  维塔公司是由构建物理模型的维塔工作室和进行实际运算的维塔数据中心两部分组成。其中,维塔工作室的数字艺术家们负责使用数字软件把导演卡梅伦脑中的构思变成三维图形。而维塔数据中心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图像的渲染,参与《阿凡达》制作的处理器达到四万个。为此,公司专门购置了强制水冷设备,来为那些常常需要24 小时运作的惠普BL2x220c刀片服务器降温。

  为了让电影看起来更真实,更像一部真实的纪录片,维塔为《阿凡达》创建了诸如软件研发、影像扫描转录、动态捕捉、动画绘制、场景设计、3D 混成等等多达22 个特别部门,创造了多达1800 多个三维立体的拟真场面。

  作为整个维塔团队中最后的收尾者,负责将其他部门提供的素材整合逼真3D影像的混成部门主管,埃里克·温奎斯特对记者说,尽管这是维塔第一次制作如此大幅的三维特效,但是他们成功经受了挑战,并创造了历史。“一开始,当任务摆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惊呆了。但是,当我们看到这部3D 电影这么成功时,一切疲惫都变成了兴奋和满足。”

  “2010 请准备好你的3D 眼镜”

  《阿凡达》的成功,不仅实现了詹姆斯·卡梅伦继《泰坦尼克号》之后的科幻梦,也在数码消费市场引起了一系列多米诺效应。在1月份结束的 CES 上,为《阿凡达》提供技术支持的索尼、松下等大牌厂商纷纷加速推出了自己的3D 技术理念和产品。

  肖恩·杜布拉维奇告诉记者:“3D从来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阿凡达》的成功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针,今年,很多厂商推出了自己的3D 影音设备,并且都准备在2010 年上市,攻占家庭娱乐阵地。所以,2010,请准备好你的3D 眼镜吧。”

  事实上,这已是3D 电影的第八次回归了。在《阿凡达》大举成功之前,大部分人对3D 仍持观望态度。在此之前,3D 技术并没有真正引起过这样的巨大变革。据《时代》杂志介绍,美国第一次立体电影出现在大萧条以前,然后就销声匿迹了,1953 年华丽回归的《恐怖蜡像馆》最终也还是以失败告终。包括3D历史学家丹尼尔·西蒙斯在内的电影业资深人士都觉得,“3D 一直就像一个进城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