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单霁翔:从“遗产大国”…
单霁翔:南海I号让人充满…
最新热门    
 
单霁翔委员等:新时期应该使文化遗产拥有尊严

时间:2010-3-9 14:22:08  来源:人民日报

  (问计)文物保护,怎样面向未来?

  单霁翔委员等:新时期应该使文化遗产拥有尊严

  政府支持不可或缺,重“申遗”更要重保护,提升干部人文素养,培养公众保护意识

  单霁翔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

  张锦秋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徐明正代表(陕西省旅游局副局长)

  郑欣淼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

  文物非城市发展包袱 政府支持不可或缺

  【百姓关注】截至2009年10月31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在新发现550283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同时,调查登记已消失文物达30955处,一些文物消失在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城乡建设中。在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文化遗产的人为破坏?

  “城市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目前也正在经历着这一严峻考验。”单霁翔说,“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国家的城市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保护工作到位的,今天已经收获了文化遗产带来的无尽财富;与之相反,也有一些历史性城市沦为‘千城一面’的平庸之地。”单霁翔指出,新时期应该使文化遗产拥有尊严,“当文化遗产拥有尊严的时候,她们就会成为美好的事物、美丽的地方,就不会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当各地政府和广大民众切实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意义,人们才能倾心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才能获得应有的尊严。”

  “在文物保护的过程中,政府的支持不可或缺。” 张锦秋说。

  徐明正认为,文物保护涉及许多领域和方面,“应建立一个文物部门牵头,民政、文化、宗教、建设、林业等部门协调参与的管理机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建设给文化遗产带来的伤害让人痛心疾首,必须引起我们的反思。”郑欣淼说,文物保护要见实效,必须根据每个城市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重“申遗”更要重保护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百姓关注】重“申遗”,轻保护,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已经不是新问题。在一些人看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无非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有些地方在申遗过程中不惜一掷千金,申遗成功后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过度开发,给文化遗产带来严重伤害。这些问题怎样才能得到解决?

  “我们不能只把文物当‘摇钱树’。不是所有文化遗产都能带来经济效益,有的甚至需要我们大力投入。”郑欣淼说,要建立文化保护的长效机制,避免领导换届、管理思路更迭对文化遗产造成伤害。

  张锦秋表示,联合国每隔6年都要对世界遗产进行一次检查,如果遗产原状受到破坏或被改变,将可能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如果遗产原貌不能按期恢复,将遭到除名的惩罚。“与此相应,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对文化遗产保护滞后的情况制定更明确的处罚措施,加大惩治力度,建立严格的‘黄牌警告’甚至‘红牌出局’机制。”

  “现在国家文物局设有世界遗产处,建设部下设风景名胜处,教育部还有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管理的部门多,反而容易造成管理真空。”徐明正认为,应该成立专门的文化遗产管理机构。

  单霁翔表示,为了纠正重“申遗”轻保护的倾向,国家文物局正在努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建立并不断完善监测巡视机制和专家咨询制度,设立更加合理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确保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全社会都应树立这样的理念,即‘申遗’只是目标,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把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化遗产传向未来,直到永远。”

  提升干部人文素养 培养公众保护意识

  【百姓关注】在中国的文化遗产旅游区,几乎都可以看到“到此一游”的痕迹。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更多老百姓得以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文化遗产的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