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朝天左右马
学科级别:左右学术命运…
最新热门    
 
左右逢源的《拆弹部队》

时间:2010-4-2 12:23:52  来源:新民周刊

  《拆弹部队》的毛病就是太简单,但要真拿去做国防部征兵办的宣传片,又不够简单。女文青进了屠宰场,两头不靠。

  撰稿·西风

  每年奥斯卡奖的纯金奖杯都有成色不足的问题,只是今年特别严重。

  有人说《拆弹部队》是反战片,不知道拍过《现代启示录》的科波拉和拍了《野战排》的奥利弗·斯通会怎么想。我认为《拆弹部队》的导演毕格罗是个标题党。因为她在片头引用了一句反战的言论,大家就以为她拍了一部反战片,给了她六个奥斯卡奖。这六个奖统统成色不足。好莱坞有一天肯定会后悔——我是说如果有那么一天,有人还记得这部电影的话。

  好莱坞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娱乐圈,素来有个反战、反权威和反强权的主旋律。1929年,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即授予了反战影片《翼》;1931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西线无战事》夺得第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标志着反战片的艺术水准迈向了一个高峰。

  历数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战争片,以反战或反法西斯(强权)题材居多,如《卡萨布兰卡》、《巴顿将军》、《猎鹿人》、《野战排》、《辛德勒的名单》、《英国病人》、《勇敢的心》等经典之作。反思战争的危害,探讨人性以及目的与手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表达对主流价值的深刻怀疑,已然成为欧美艺术电影的主流,这既是欧美学院派和评论界被所谓的左翼力量把持的现实,也是容忍对自己的批评和冒犯,彰显“纠偏”、政治正确、艺术品位的客观需要。

  当然,大多数反战片也只能算是类型片。所谓类型片,如同餐饮业的商务套餐,吃的时候滋味尚可,埋单的时候不会后悔,饭盒一丢就忘在脑后。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拆弹部队》都算不上是标准的类型片,因为剧情平淡,观众不买账,所以票房惨淡。电影索性拍得艰涩一点,还能用艺术之类的说辞搪塞一下,不像现在,什么说辞都没有。太苍白了。只有女权运动家才会对这样的结果满意。实际上,这次连女权运动家也没有去恭喜毕格罗。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往往是真的反战,她们宁可去喜欢迈克尔·摩尔,甚至是毕格罗的前夫詹姆斯·卡梅隆。至少,潘多拉人的精神领袖是一个女人。

  《阿凡达》在代表大众趣味的第67届金球奖风头出尽,而票房惨败的《拆弹部队》则夺得无数影评人的大奖。本届奥斯卡奖的5777名评委,大多从事导演、制片人、演员、专栏作家等职业,他们与普通观众的欣赏口味就有这么大不同吗?

  我看是思想混乱。电影的手法看上去复杂,声光电化,但正因为分散观众注意力的环节太多,不适合太复杂,赋予它们主题不宜太深刻,叙事线索也不适宜设置太多,那样会搞得观众很头大。简单的电影才会有好的票房。《阿凡达》和《飞屋环游记》就是很好的例子。当然也不宜太简单。《拆弹部队》的毛病就是太简单,但要真拿去做国防部征兵办的宣传片,又不够简单。女文青进了屠宰场,两头不靠。

  评价伊拉克战争,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美军在伊拉克的所有行动中,拆弹和扫雷性质较为中立,尤其是拆人体炸弹,没有任何争议。把一场有争议的战争缩减为没有争议的战争作业,主题如此暧昧,反而左右逢源,关键就在这里。

  所谓“战争是会上瘾的毒品,让你欲罢不能”,不是指理性的国家行为,而是说个人的非理性心态。在死亡的阴影下,拆弹专家体验到了一种如履薄冰、在刀尖上舞蹈的快感,沉溺其中,难以自拔,以致无法适应和享受安宁、平静的生活。这和《现代启示录》的立意相去太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