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要清明,更要文明
研究古诗,最好不要以清…
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西路…
武汉清明“低碳”祭扫蔚…
专家:清明由寒食节演化…
清明节,抵御心灵的“沙…
别样清明一样情:低碳祭…
专家:清明节是几乎所有…
专家话清明:一个“悲欢…
刘芳菲清明时节写博文追…
最新热门    
 
清明节网上祭扫难以成“俗”84%网友选实地扫墓

时间:2010-4-2 14:21:58  来源:现代快报

  调查动因

    清明祭扫你选哪种方式?

  3月31日,全国殡葬门户网站——中国清明网(www.tsingming.com)正式开通,该网站设有虚拟公墓,主打环保,用户可以为逝去故人上香、点烛、烧纸、行礼等。

  中国清明网是由中国殡葬协会和两家企业合作建设的全国殡葬门户网站,网站将发展公墓陵园“子网站”,建立千怀陵园、故人空间、主题纪念馆等祭奠平台。在在线陵园的墓地场景里,用户可以为逝去的故人献花、上香、点烛、摆供、祭酒、烧纸、行礼等。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有关网上祭扫的话题就已经被提及,各地民间自行创办的网上祭扫网站也在近几年纷纷亮相。但网上祭扫始终得不到人们真正认可,支持与反对的争论一直没停止。

  网上祭拜还不是唯一一种新兴的清明节祭扫方式,近两年,苏州等地还出现了代人祭扫先人墓的服务,有专门的公司从事该服务,但和网上祭扫一样,也是备受争议。

  今年清明节眼看就要到了,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祭奠故人?你对网上祭扫是何看法?第三方调查就此话题在化龙巷、食色苏州网、梦溪论坛、都市圈圈网展开调查。

  网友原声

  梦溪论坛网友丫毛:尽量抽空亲自去扫墓,带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

  梦溪论坛网友LG1510S:每年都去扫墓,我想以后还会一直去,只是每次去看望的故人越来越多。

  梦溪论坛网友醋海飘香:现在有些地方已经不让烧纸了,带过去的纸换成鲜花。

  食色苏州网友qiqi861107:当然会去扫墓,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怀念先人激励后人。

  食色苏州网友等红杏的墙:清明节不是放假了吗?有时间了离家又不远的其实都应该回去看看,自己的亲人长辈不管是已故的还是健在的,回去能多看看就多看看,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追悔莫及。但如果实在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回家那就打个电话什么的,向家人转达一下自己的孺慕之情也是好的。

  食色苏州网友锷蓝雨:每年清明都回老家扫墓的,一则家人团聚,二则祭拜祖先,三则踏青。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清明夜大如年”的说法。

  化龙巷网友股份公司:清明扫墓祭奠,缅怀故人。形式不必统一,多元挺好。反对烧纸、放鞭炮污染环境,还容易引起火灾!

  化龙巷网友Generous:祭祀本来就是一种形式,用来怀念先人,寄托哀思,承载传统。网上祭祀变成了什么?形式的形式,假得不能再假了。

  快报记者 张虎 整理

  调查呈现

  75%的网友认为

  回老家扫墓的传统不能丢掉

  尽管清明节网上祭扫的出现已经有几年了,但人们对此方式的认可程度尚不高。昨天第三方调查就清明节扫墓的相关问题,在化龙巷、食色苏州网、梦溪论坛、都市圈圈网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截至昨晚8点,219位网友参与投票,结果显示,只有6%的网友选择网上祭扫的方式祭奠故人。

  另外对于“清明节你以何种方式祭奠故人?”的问题,有84%的网友表示按照老习惯,实地扫墓;7%的网友表示清明节什么也不做;还有3%的网友选择了相对于网上祭扫更新型的托人代扫方式,这让人有点意外。此前有报道称,苏州一家这两年提供代人扫墓的机构,因为几乎接不到业务打算放弃这种服务,现在看来,这个业务还可以继续保留下去。

  对于许多出门在外的人,在如今网络时代,从民间到官方机构都在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推荐网上扫墓的背景下,他们对回老家祭拜故人的老传统有何看法呢?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依然“恋旧”。有75%的网友表示,回老家祭拜故人很有必要,老传统不能丢;20%的网友则表示无所谓,有空就回去;只有4%的网友表示没必要专程回老家,能有那份纪念的心就可以了;还有1%的网友表示“不知道,我只随大流”。

  对于新兴的网上祭奠,大家又有何看法呢?调查显示,44%的网友认为无所谓,相信这种方式就照着去做,不相信可以不这样做;30%的网友表示反对,认为网上祭奠故人有悖于祭祖的传统意义;而有26%的网友表示赞成网上祭扫,认为这是新时代的新方法,值得推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