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淮阴将举办东方母爱文化…
全国“扫黄打非”办:经…
“国宝级”邮票将亮相“…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曹操高陵入围“全国十大…
重庆废弃兵工厂改建全国…
大清第一报刊持枪劫案 …
英国报业评《独立报》易…
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颁奖活…
赣州蒋经国故居入选09年…
最新热门    
 
全国报刊会议:确保转制如期完成

时间:2010-4-11 13:24:2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针对不同性质报刊出版单位提出改革政策建议

  -建立健全新闻报刊舆情审读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新闻采编队伍准入退出制度

  -启动全国统一的记者证和记者站年度核验

  -构建全国报刊行政执法体系

  4月7日下午,2010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在辽宁沈阳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出席会议并讲话。李东东表示,2010年要确保如期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抓好非时政类报刊改革,推动重点新闻网站完成转制试点,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启动全国统一的记者证和记者站年度核验工作,通过对记者站业务评估实现对记者站人员和记者站活动的监管目标。

  李东东在讲话中首先对2009年的新闻报刊工作进行了总结。她表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报刊管理、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在过去一年里,新闻出版战线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为重点,推动新闻报刊业科学发展,切实履行深化改革、改进管理、加强服务、推动发展等项职责,有效监管,科学调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谈到2010年的新闻报刊工作,李东东从改革、管理、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等4个方面对今年的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在改革方面,要大力推进报刊出版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报刊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集团化经营的步伐。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抓好非时政类报刊改革,推动重点新闻网站完成转制试点,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为落实好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针对企业法人、事业法人、非独立法人编辑部等不同性质报刊出版单位及其主管单位,分门别类,综合考虑,解决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大力推进报刊业改革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管理方面,李东东指出,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新闻报刊管理,着力构建新形势下依法行政、反应迅速、服务发展、运行高效的报刊监管体系。一是坚决治理报刊违规出版活动,大力查处报刊出版单位买卖报号刊号、转让出版权等违规出版活动,规范出版秩序。

  二是建立健全新闻报刊舆情审读监测体系,实现全国报刊管理快速反应机制。今年要启动“中华电子报刊库”项目,推进“新闻报刊舆情监管系统”工程建设,研发新闻舆情网络监测系统,逐步建立以网络技术平台为支撑,以各部委和地方审读监测部门为节点的重点新闻报刊舆情网络监管体系,对全国报刊进行及时监测。三是建立健全新闻采编队伍准入退出制度,不断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启动全国统一的记者证和记者站年度核验工作,通过记者证管理实现对记者队伍和新闻活动的监管目标,通过对记者站业务评估实现对记者站人员和记者站活动的监管目标。四是构建全国报刊行政执法体系。建立各省报刊出版行政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年度培训制度,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全国报刊出版行政部门处理重大案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高效处置能力;与各相关部门建立处理重大案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协调督办机制、及时查办机制,明确督办查办职责,依法规范查处流程,形成管理合力,强化管理手段。五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依法监管新闻活动。

  在发展方面,李东东表示,要通过全面实施报刊评估退出机制,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各地要以即将颁布《报纸期刊质量综合评估办法》(试行)及报刊评估指标体系为契机,对经评估不合格的报刊坚决予以退出,对优秀报刊予以表彰和奖励。

  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李东东表示,要坚持服务大局与服务基层相结合,围绕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报刊公共服务内容和形式。今年,要积极推进城乡阅报栏(屏)建设工程,增强主流报纸传播能力;要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报刊行活动,发挥报刊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的独特作用。

  会议由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主持。中宣部新闻局副巡视员张文祥,中宣部出版局副巡视员张凡,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朱伟峰、丁以绣,《中国新闻出版报》代总编辑马国仓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局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