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
最新热门    
 
钱三强和何泽慧:25个法文单词结下美好姻缘(图)

时间:2010-4-30 12:53:52  来源:长江日报

  何泽慧为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191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其丈夫钱三强为中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之子、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也是赫赫有名的核物理学家、新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夫妇二人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1992年,钱三强院士因病离何泽慧院士而去,终年79岁,两位科学家的爱情故事颇具传奇色彩,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网友““-gi6968 在汉网论坛发布两人的“25字情信”故事。

  钱三强和何泽慧同为清华同学,但两人却在不同的国家留学、工作,一个在法国,一个在德国。从1943年起,何泽慧开始与在巴黎留学的清华同学钱三强通信。钱三强长何泽慧一岁,天性聪敏,勤奋好学。受家风影响,钱三强从小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与何泽慧就被物理系的同学称为“郎才女貌、天生一对”。毕业后,何泽慧赴德国留学,钱三强则被物理学家、北平物理研究所所长严济慈选中,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

  二战爆发后德国与外界的交流被禁止,他们一直无法取得联系,直到1943年,德国与法国之间才可以通信。于是何泽慧给7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当时由于战争信不能封口,而且只限25个法文单词。信的大意是: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

  何泽慧与钱三强这段美好的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两位年轻人的通信也越来越频繁。

  “太振奋了,我的藏品中发现有钱三强、何泽慧院士的珍贵照片!”日前,网友““gi6968在汉网论坛发布了一组他从文物市场淘回的老照片,其中何泽慧院士1936年清华大学毕业的玉照首次公开披露,非常珍贵。

  少女毕业照背面题字令网友激动万分

  网友““gi6968的真名叫黄明忠,家住汉口,数月前,他曾在汉网论坛上发布过一组从日本淘回的被俘抗日女战士照片,引起网友及媒体关注。据他介绍,几年前,他从旧货市场淘得一包用牛皮纸包着的老图片。“这一包旧图片约200余张,有很多洋人和国外场景。”

  照片大多为135胶卷所拍,非常小,里面有一张4寸照片为一位民国时期的少女毕业玉照。当时黄先生并没太在意。前不久,他清理这些照片时,发现少女玉照背面有题字———“敬赠驾邦先生。”落款“何泽慧”三字让他眼睛一亮,激动万分:这可是一位在中国赫赫有名的女科学家啊!签字落款时间为“一九三七年十月三十一。”

  中国女学生德国苦学弹道专业

  黄先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考证:1932年,何泽慧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这一年清华大学物理系一共招收了28名学生,其中有10位是女生。但由于受到传统偏见的影响,教授们认为女生学物理难以学有所成,纷纷劝她们转系。为此,何泽慧后来还一直称当时的理学院院长叶企孙为“老封建”。

  几年前,何泽慧在接受央视《大家》栏目采访时说:“你越不让我来,我越要来。”倔强的何泽慧偏要做自己命运的主导者,她坚持到了最后,而且还以毕业论文全班最高分的优异成绩毕业,成为那一年清华大学物理系的10位毕业生之一。

  1936年,何泽慧毕业后,得到原籍山西省的3000大洋公费资助,远赴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学习弹道学,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日本人欺负我们,我想回来打日本”。

  到德国后,何泽慧径直找到技术物理系的系主任,要求学习弹道专业,当时该校的技术物理系与德国的军事工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保密程度很高,一般不会接受外国人在那里学习。经过一番辩论后,系主任被何泽慧的爱国情怀和刚毅执着打动,破例接收了这位来自遥远东方的女学生,何泽慧也是弹道专业收的第一个女性。3年后,25岁的何泽慧以题为《一种新的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有机会,我打算拿着这些老照片上北京拜望她老人家”

  在淘得的这包老照片中,还有不少是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留影,黄先生认为,这包图片应是从何泽慧与钱三强的朋友们或者说同学们家中散失出来的。何泽彗1936年至1946在德国学习研究,钱三强1937年到法国学习研究,1946年何泽慧到法国与钱三强结婚,并一直共同在法国工作至1948年返回中国,根据这段历史过程,黄先生推测,这包图片中的一些在德国和法国拍摄的中外籍人士,当是那个时期,他们夫妇的同事、朋友、同学。

  “由于缺乏更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