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扫街族”装备犀利 九…
最新热门    
 
九成受访者不过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缘何“遇冷”

时间:2010-5-7 11:44:41  来源:光明日报
动去了解五四的学生不到两成。当被问到五四精神的实质时,绝大多数人只选择了“民主”和“科学”,而“爱国”、“进步”和“个性解放”却被忽视了。而今年的调查数据显示,70%的青年人明确表示没有或不知道“半天假”,90%的受访者表示基本不过青年节。这说明,青年人对五四的记忆和认识,并没有能得到有效地改观。

  曹军海(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2006级本科生):对于我们这些在读大学生来说,五四青年节一般都知道,高中课程也已经学过,各类考试也曾经考过。以前读中学的时候,学校一般还会组织一些活动来纪念五四青年节。但自2006年入大学以后,由于五四青年节赶上五一黄金周长假,正好处于放假期间,就基本没有人组织活动了,节日的气氛也逐渐地淡了。特别是当前大家的精力大多放在考证、实习、应对就业压力等方面,很少谈及五四精神这方面的话题。

  郑广永:“有青年,无五四”这一现象之所以令人担忧,是因为在五四青年节淡忘的背后,存在着对五四精神能否传承和弘扬的深度忧虑。91年前的“五四运动”,让一批批热血青年踏上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历经磨难不屈。91年来,无数青年英才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建功立业。91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需要千千万万青年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紧跟中国共产党走在时代前列。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传 承

  弘扬五四精神需要新形式

  程志华(河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对于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这一批人来说,大多数都有过在集体组织中度过五四青年节的经历,譬如入团仪式、五四纪念大会、表彰大会等等。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之歌,都有自己过节的特有方式。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就必须让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的形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契合当代青年的现实需要。

  卫建国:与先辈们相比,当代青年成长的环境更为优越,他们能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多的教育机会,具备更宽广的外部视野,因此,如果我们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的方式仍然停留在表扬先进、诗歌朗诵等传统形式上,就很难吸引当代青年人。

  李永春:“有青年,无五四”这一表述虽然部分反映了五四青年节及五四精神在当下所遭遇到的尴尬境地,但这一表述过于绝对,存在待商榷之处。我们在看到五四青年节遭受“冷遇”的同时,也应看到,无论是在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一批又一批的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在危难中冲锋,在平凡中奉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倾力拼搏,实现着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因此,五四精神并没有消亡,相反,它正以一种独特的形式炽热地“活着”。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在新的时代,如何将这把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继续高擎。

  曹军海:新媒体是当今时代有效的传播载体之一,也是当代青年人最愿意接受的传播方式之一。在新的历史时代,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离不开新媒体的参与。借助博客、微博以及其他即时通讯工具来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密切关注青年人的思想变化,拓宽五四精神传承的渠道,吸引更多青年人参与,真正让五四青年节成为青年人自己的节日。

  记者 曹建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