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唐贞顺皇后敬陵被盗石椁…
唐代贞顺皇后石椁被追回…
最新热门    
 
唐贞顺皇后石椁彩绘鲜艳 美古董商无条件送还

时间:2010-6-18 12:23:37  来源:北京日报

  经过四年的艰苦追索,被犯罪分子杨彬为首的特大盗墓团伙走私出国的唐代贞顺皇后(武惠妃)陵墓石椁,日前运回西安。昨天下午,西安警方正式将石椁移交给陕西历史博物馆,并开始展出。至此,这件流失美国长达6年之久的珍贵石椁终于回到了中国。据了解,这是近年来公安机关从境外成功追回的重量体积最大、文物级别最高、件数较多的唐代文物珍品。

  石椁彩绘历千年弥新

  昨天,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一件罕见的巨大唐代石椁呈现在人们眼前。从外形看,石椁就是一件仿真小宫殿,不但门窗俱足,就连椁顶的飞檐翘角和大门上的门钉、锁头,也造得惟妙惟肖。

  石椁是古人下葬时套在木质棺材外面的大石棺。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征集处处长师小群告诉记者,这件庑殿式石椁,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由5块椁顶、10块廊柱、10块椁板和6块基座,共31块石头组成,高约2.45米、宽约2.56米,长约3.9米,总重量达27吨。

  这件石椁不但造型精美,侧面镌刻的仕女、花卉等图案也非常细致,更可贵的是石椁上的彩绘历经千年仍十分鲜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专家刘呆运告诉记者,做文物工作这么多年,绘有彩绘的石椁,他只在陕北见过一例,而那件石椁无论从规模、雕刻的精美程度,还是彩绘的鲜艳度上,都无法与这件石椁相提并论。此外,石椁上雕刻的胡人牵瑞兽的图案,也非常少见。高鼻深眼窝的人物形象和富有异域风情的装束,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那是一个西域人。刘呆运说:“这件石椁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一件难得的唐代文物珍品。通过它,我们可以想见大唐盛世那种开放和包容的气度。”

  据了解,这件唐武惠妃陵石椁,已经被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电脑硬盘里发现宝贝

  这件珍贵的文物是怎样被犯罪分子盗出,又怎么被公安机关发现的呢?事情还要从2006年西安警方破获的一个特大盗墓团伙案说起。

  2006年,经群众举报,西安警方端掉了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人员复杂的特大犯罪团伙。据了解,这个犯罪团伙集文物盗掘、倒卖、修复、贩运、走私一条龙作业。西安公安局刑侦二处文物缉查大队不但在主犯杨彬的窝点里发现了许多文物、雷管和枪支,还发现了一个移动硬盘。在这个移动硬盘中,西安警方第一次看到了武惠妃石椁的照片。

  文物缉查大队队长韩清龙与文物打交道已经十多年了,一看照片他就知道这是一件罕见的唐代石椁。“之前已经有群众向我们反映过杨彬盗走了一个琉璃棺,可是苦于没有证据,我们一直无从下手。”韩清龙说,“这张照片可以说是铁证如山。”可面对铁证,杨彬还是顽抗到底,他只交待了盗墓的地点,对于石椁如何运走,卖给了什么人,拒不交待。

  后经警方调查,自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犯罪嫌疑人杨彬指使刘小红、董红心等先后纠集20余人,对西安市长安区大兆乡庞留村西侧的唐代贞顺皇后陵墓(敬陵)实施了历时一年多的疯狂盗掘。并将陵墓内一套彩绘石椁进行分解、打包,然后再分批装箱陆续运到广州。

  韩清龙说:“杨彬交待说石椁卖给了一个广东人,可我们一查那是个假名字。”一时间,石椁的去向扑朔迷离。

  哀册残片确认武惠妃敬陵

  就在案件侦破陷入僵局的同时,西安考古工作者也开始了对武惠妃敬陵的抢救性挖掘。

  这座陵位于西安南郊的庞留村,虽然武惠妃死时并非皇后,但唐玄宗对她异常宠爱,她的陵墓完全按照皇后的规制所建。陵墓上有巨大的封土,四边长50多米,高19米。刘呆运告诉记者,当他们来到敬陵时,发现墓室前的甬道上挖开了一个1.5米宽的盗洞,文物专家们系着绳子吊入墓室。墓室里一片狼藉,散落着盗墓者扔下的矿泉水瓶子和撬杠等盗墓工具。据师小群说,那次抢救性挖掘中,他们从陵墓中剥取了68平方米的壁画,还发现了犯罪分子盗取石椁时破坏的石椁一角,除此之外,什么文物都没有了。

  刘呆运告诉记者,因为有巨大的封土,敬陵曾屡被盗掘。据他分析,在下葬不久敬陵就曾被盗过。“唐代就曾经对这座墓修缮过。墓室里有的地砖把壁画的图案都挡住了,说明曾经重新铺过。”刘呆运说。据他分析,一千多年中敬陵的陪葬已被盗墓者洗劫一空,武惠妃的木质棺材也早已腐朽,而最重的石椁也最终难于幸免。

  师小群告诉记者,这次历时9个多月的抢救性发掘,虽然没有出土什么文物,但却揭开了一个困惑历史学家们上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