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占卜 >> 八卦 >> 正文
含泪的笑 忧戚的悲——…
最新热门    
 
“含泪”的尊严

时间:2009-9-8 20:33:33  来源:风水网
宣传了,诬陷性的说法有四点:1、是天灾,更是人祸; 2、 官方宣布,这事法院不受理;3、 五个境外记者拍摄这种场面时被公安“短时间拘留”,询问他们的身份;4、难道地震真使中国民主了吗?为此,我要含泪向这些请愿灾民作如下劝告——……”

在我看来,余大师脑子里洗不掉的冷战思维、官方“管制”思维以及对民众的居高临下(比如习惯性称谓“灾民”)倒还是次要的,关键是,他的含泪,盗用文化大师之思想、意象、语词,低级下作,拙劣猥琐。画虎不成难类犬!

搞笑的是,余大师对民众的指责、不屑耿耿于怀,时隔一年之后的地震纪念日,余大师又旧话重提,言自己一年前的“含泪”是所谓“心理干预”。实际上,自“苦旅”以来,面对历次民众、读者的指责,余的表演、回应一以贯之——偷梁换柱、变换概念、避实就需、张金贴银。余大师苦思冥想了365天,由“含泪”之阴谋、目的论,转而成技术、单纯论,亦见其全无文学艺术家的豁达大度,其聪明全在蝇营狗苟、机心谋略。

在我看来,余大师的“含泪”与艾青的“含泪”至少在下面方面,迥然有别。

首先、艾青的“含泪”出自审美、出自真情实感、出自一腔正义、出自热血与灵感;余大师的“含泪”则出自功利、出自算计,出自虚情假意、出自鼠肚鸡肠与个人目的。我相信,作为天才的诗人,艾青的“含泪”之所以百年为人吟诵,概因起全无任何情感质素之外的考虑,天才的语言一挥而就,成为当时、今天乃至今后无数年,民众抒发内心情怀的依托。而好出风头、好表演、好作戏的余大师之“含泪”,则充满了某地小男人的个人精明算计!其以为自己的“含泪”崇高、悲悯,美感十足,故其背后隐藏的叵测居心蠢蠢欲动,终成一“含泪”闹剧。顺便说一句,当时的情况下,哪一个具有正常情感的中国人,乃至世界上善良的民众,哪个、哪天不是泪流满面?又有哪个像你余大师一样,满世界廉价地、夸张地贩卖自己的“含泪”,进而要求掌声、要求夸饰的呢?大师的情感,难道竟如3岁不到的小孩子么?

其次、艾青的“含泪”是以个人情怀代言中国甚至世界民众的朴素情感,以一人之心抒发世人之情;余大师的“含泪”则试图以个人目的、个人考虑代替、“代表”亿万民众的真实情感,故引起的愤怒自不待言。温家宝总理在国外演讲,以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为结束语,赢得满堂喝彩。可以说,这两句诗,无不包含着民族、普世的挚烈情感,已然成为世界民众表达、沟通的语言符号。可惜的是,余大师摘取、选择的“含泪”这个语言方式,固然值得称许,但其内里败絮不净,败坏了“含泪”厚重的的情感、人文内涵。或许,这印证了先人的一个语录:民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师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对民众而言,香臭易辨,人鬼易分。大师则常常相反。

再次、艾青的“含泪”“我手写我心”注定流芳百世;余大师的“含泪”则机关算尽太聪明,势必遗臭万年。我相信,艾青写出“含泪”时,不会想到其后的人们会如何评价诗句、篇章。而余大师不然,他之“含泪”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在考虑效果、考虑不同的人群(尤其是重点人群)阅读后的喜怒,欲两头讨好,两头落人,尤其是实际获得其中一方的嘉许,使“含泪”变为一种行政行为及施政措施,成为“灾民”、地震期间的情感符号与代言。现在看来,余大师不清楚他之表演的效果吗?竟至没有丝毫的反思吗?非也!他心里应该是对什么都清楚的很!此番“心理干预”之鸭子嘴狡辩,不过是在利用自己掌握的强大的语言诉说、表达高地及权利,做黑白颠倒的混淆,以求获得些许非最次、最差的效果罢了!他是一个人在战斗。或许,这就要说到余大师的内心——大师最大的苦楚,不是数众国民对他的口诛笔伐,而是,他欲巴结、讨好的一方,却原来并不领他的情,随时可能把他抛出去替罪——他最为心绞痛的是,热脸贴上去的,是两瓣冰冷的屁股。

看来,应奉劝余大师辈,以后最好少用、不用如此圣洁、高尚的诗句来作口头禅,否则,果然糟蹋了文化的一锅老汤!舅舅不疼你,姥姥怎么还能爱?

文末,我想再补充几句的是:先人的热血、父辈的基因,已然成为新的现实。我们欣喜、感佩地看到:作为艾青之子,孤独、倔强、不屈、刚硬的艾未未,一直在捍卫着父辈或许已然被诸如余大师类豸犬玷污了的“含泪”的尊严;同样的一件事,是不同的态度与言行。所有有道义、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