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占卜 >> 八卦 >> 正文
慎言神木出现“公众道德…
民间岢岚县的捏油灯
最新热门    
 
神木县的免费医疗最多是一场皮洛式的胜利

时间:2009-9-8 20:34:21  来源:风水网
前不久有学者呼吁“把国家带回”医疗服务行业,意思是要政府承担民众的医疗费用。很快,“国家就回来了”。今天有报道说,陕西神木县3月1日起试行全民免费医疗。结果是,政府有点傻眼——免费医疗一出  病床全部爆满!“有的患者是生病后非等到3月1日以后来看的;有的是多年看不起病的;还有的是小病非要住院看的……”

面对这一尴尬,神木县一位政府官员说:“政策推行没有顾及到公众素质,目前当务之急不是资金问题,而是如何在制度上设置强有力的约束,如何应对公民道德风险才是关键。”显然,在这位官员看来,只要找出了应对公民道德风险的办法,天上就可以继续掉馅饼。果真如此吗?让我们看看瑞典。瑞典人道德水准应该不低吧,但曾几何时,由于瑞典高税收高福利政策的诱惑,那里人们生病请假后收入竟比工作时还要高。于是,人们纷纷去医院“看病”开假条,然后坐享福利。不仅如此,很多人还利用“病假”外出打第二份工。导致这个号称的“福利王国”和“人民王国”不堪重负,不得不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改革。在物质精神文明都很发达的瑞典,人们的道德尚且如,况呼我们这里!

但从这则消息的跟帖来看,很多人依然赞同免费。显然,他们还是没搞清“钱从哪来”的问题。好像在他们看来,所谓免去的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就是政府的私房钱,总之是凭空生出来的。可惜他们错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政府所花每一分钱,都是包括享受免费者在内的全体纳税人的血汗,是出在羊身上的羊毛。免费不是因为有额外的财富可以任由政府支配,而只是把数额一定的财富重新分配一下。“把国家带回”医疗服务行业,仅仅是多出的一道分配环节而已。关键问题是,多出的这道环节能否把资源分配“合理”。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这道环节只会减少而不会增加财富,因为它本身也要消耗财富,比如,负责分配的人要拿工资要享福利。其次,分配本身是一种权力,在监督制衡极级不严密的情况下,这种权力很容易贪污或起码浪费掉相当一些财富,就像已经发生的官员通过权力低价购买安置房那样。第三,即使这种权力掌握者绝对大公无私,甄别什么人该免费、免多少、免多长时间这项工作本身,也是相当复杂和琐碎的事,不是凭空就可以搞定的,而是要花钱的,这些钱也都是全体纳税人的血汗,把它用于调查统计、开会研究、发文宣传、贯彻执行、监督检查上,总的财富就已经消耗了相当一部分。而且,因为财富总额是一定的,给你多了给别人必然少、这方面给多了那方面必然给少、今年给多了明年未必一样多甚至可能给少。如此,享受免费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虚幻感觉而已。

从以上分析还可以看清免费的本质,说好听是挪用别人的钱,说不好听是掠夺,是劫富济贫,是不道德的。举例来说,假如一个穷人对门住了个富翁,穷人有权强迫对门分钱吗?恐怕没有吧?!既然个人无权劫富济贫,凭什么国家就该有这个权力?但如果执意把劫富济贫当作一种道德,那么由它带来的好景也一定不会长久,因为它会打击人们的致富欲望。长此以往,这种“合法伤害权”必定使创富速度跟不上分钱速度,免费也就无以为继了。

只在分配上打主意兜圈子造成的苦头,中国人恐怕吃得最多。但从网络舆论来看,很多年轻人(上网的多为年轻人)都把国家提供福利当成天经地义的事,这实在让人深感忧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抛开人性中的惰不说,恐怕也有历史教育欠缺的缘故。我们的课本和新闻中,总是说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了如何如何辉煌的成绩,却鲜有对前30年计划政策把国民经济推向崩溃边缘的回忆。这就使年轻人只看到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带来的问题(其实是改革不彻底造成的),让他们误以为市场就是这样无情,政府就该出手。殊不知,政府越出手就越有滑向前30年的危险。也偏偏因为顾及了这些舆论,政府频频出手干预经济(比如限价),还一时间以为自己钱多得不得了,可以通过廉租房经适房、免这免那等等,济民于水火之中。导致民众对福利的指望越来越多,政府也因此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不能不说是割断历史教育后的作茧自缚。

报道说,神木县政府正在进一步完善“免费医疗”制度。我劝神木县政府别再建造这个永动机了,即便破天荒建好了,那个完善过程中以及今后认真执行中所花的费用,恐怕不会比免去的医疗费本身少多少。如果是那样,你们的成绩最多也就是古希腊神话中那场“皮洛式的胜利”(得不偿失)。真正的脑筋该动在如何为民众自己创富营造宽松环境上。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