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说石湖集的两组大型组诗

时间:2009-8-8 16:52:37  来源:不详
隐,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号《四时田园杂兴》。”可知系一年之内所作。又,这组诗原包括《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小组《田园杂兴》,每个小组各十二首。不过,也只是说明了写作季节和诗歌表现时间的区别而已,并无其他分类上的深层含意,故历来论者仍将之视作浑然整体。认为它把以往的悯农诗与一部分的隐逸诗两大传统予以改造拓展,又有机融合统一到新的田园诗中;并且放弃较为朴拙凝重的古体样式,而别取清清流畅、兼具明快灵动和声韵之美的近体七绝体裁。诚可谓扩张境界,进一层丰富艺术表现力,使内‘涵意蕴更得深化,给田园诗注入蓬勃的生命活力,从而再构创起一个新传统,真是超过古昔,后来居上。
  要之,《四时田园杂兴》以基本上平视切近而全方位的角度,直面描绘出一幅宋代江南农村的真实长卷,绚丽多姿,生动亲切。具体看来,大略涉及以下几方面的题材内容:
  第一是表现田家村民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如《春日田园杂兴》里的“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晚春田园杂兴》之“三句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秋日田园杂兴》则有“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以及《冬日田园杂兴》之“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等等,不胜枚举。你看,他们种菜养蚕、耕地自足,并充分享受着收获时节的喜悦和冬晚的悠闲宁馨。且无论男女老幼,都是辛勤农事,不曾懈怠:“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但农家的日子是很艰难的,有时一年终岁辛苦下来,也只是如诗中所写的那样:“租船满载侯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疑饱儿郎。”但能得“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便被“田家唤作小丰年”了。
  次者系指斥租税的苛重和揭露官府公差对于农民的盘剥压榨,已成为其贫困灾祸的最主要根源。如“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更加精警的是这首: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时无地都反复出现着同类的场面。而范成大则典型集中地将之刻书到诗歌里,给历史留下一个永不磨灭的印证。其实,他的诗集中也多有此等作品,如《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骤至霆奔龙挂可骇》、《劳畲耕》、《催租行》、《后催租行》、《冬舂行》皆可参照。都是关心民瘼,深切领会到他们的痛苦,愤慨于官吏们的残暴横蛮。而无论任京官外仕时候抑或退居乡里,这种认识与感情均能一以贯之,所以,在表现的深度与广度方面,范成大会更胜于前人。
  又次者为描绘江南农村水乡的风景习俗,观察细致、色调明爽,处处充溢着清新高朗的气息与来自泥土的浓郁芳香。虽然仅写景而不及情,但情实已满盈景间而尽由景出,所谓情景化融无痕;于一幅接一幅逼真鲜明的组合图画后面,则浸润了诗人愉悦欣慰的感受,活跃着他流连陶醉、不忍遽去的身影。如《春日》之“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秋日》之“杞菊垂珠滴露红,两蛩相应语莎丛。蚕丝(冖人肙)尽黄葵叶,寂历高花侧晚风。”尤其是《夏日》中艳丽精美,犹似工笔彩画的这一首: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元人过,惟有蜻蜓蝴蝶飞。
  一年四季的景象风物,历历毕现眼前。但它们并非遁隐深山幽谷的纯粹自然,故笼罩着一层难以掩抑的冷寂空寥意味,仅只适宜高人逸士独自徘徊吟啸;而全然是紧密伴和了人间烟火气的身旁景物,平凡熟悉,随处随时展现在日常生活里。这些特征,范成大直承陶渊明而来,是为其田园诗有异于专门的文士隐逸诗传统所在之一端吧。
  不过,更富于特色地域情趣、切人民间土风俗情的,还是一些偏重在叙写人事活动方面的诗,如:“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塞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它们分别载于《春日》与《冬日》两组“田园杂兴”里,前者描述了农村节日间盛大活动歌舞游乐的热烈场面和欢庆气氛,相映着繁花浓绿的自然美景,被形象地刻画下来,遂恒久勃发出青春活力,教人悠悠想望;后者就冬至贺拜的细节于贫富生活的悬殊中,着重彰显了吴地的民风淳朴与乡里情谊的厚重。又,《夏日田园杂兴》云: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全篇重在叙事,通过村民对匆匆“行客”的殷勤关照,表现出他们的热情与仁厚助人的品德,正同上一首共相映衬,从两个侧面显示出讲礼仪、重人情的乡土习俗。不过,此处还一并展现了较为沉寂闲静的田园岁月的特点,如果和前面的《晚春田园杂兴》“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对读,便说明得更清楚些了。农家耕织持守,自给自足,受这种生产方式制约,其生活也相对封闭静谧,很少与外_人往来交际。故而“行”者,不管是偶尔路过的客人、抑或专程到来的茶商,都会引起警动骚扰。但短暂过后,又很快恢复了往日惯有的平静清寂,诗中以双双飞入的蝴蝶去反映人事的悠闲空寥,尤为妙笔佳思。
  最后者是藉田园景色风情以刻画范成大自己乡居退隐时的日常生活,所以,它已与农民村夫的真实境况相去较远,而更多地体达流露出士大夫文人的人生情趣和审美意味。如“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当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晚春田园杂兴》)当农事正繁时节,诗人却敏锐感触到细雨浸润的清新,关注着花绽果熟的美景中流溢的蓬勃生机,是啊,春光并不因飞红零落而凋逝了它的活力。在这里,除却字里行间所透出的喜悦把玩之情韵外,还见出了他那份闲逸多暇、优游逍遥的岁月,自是与稼穑辛劳无多牵涉了。又如“菽粟瓶罂贮满家,天教将醉作生涯。不知新滴堪答未?今岁重阳有菊花。”(《秋日田园杂兴》)酒自古即是文士们生理与心理不可或缺的,风流雅致的象征,故径言“将醉作生涯”,恰共《冬日田园杂兴》里“一年长飨瓮头清”之句互映。但是,此处又阑入陶渊明好酒的典故,直有踪迹追慕古人之意,也更突出“廛居何似山居乐”的归隐闲适旨趣。要之,这一类诗在《四时田园杂兴》中数量甚寥寥,往往被忽略漠视;然而恰恰展现着范成大的本色精神,并且暗暗贯通了整个组诗,体现了他基本的认知角度和表现方式。
  
  三
  
  总上述者,范成大的两组大型组诗在内容与艺术上虽不乏承继,然亦颇富创拓新变,多有自我特色,这大略表现在以下几点上:
  首先,是对于题材内容的开拓和深化。原来的七言绝句局限在体式的短小及不大的容量上,但一旦将之组合为有机整体,就大大突破了上述制约。如北行使金纪事诗七十二首,依途程顺序次第道来,表现国家民族的政治军事等重要问题,兼纳古今,明志写怀,已远远超出了一般个体人生际遇的范围;而《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则紧扣一年季节的时序流程,在特定的空间场面内展开,有些类似《诗·豳风·七月》,描述农民们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状态、习俗人情,以及乡村的自然物象风景,真切反映了其感情与希望,多方位、深层面、立体式地摹绘出江南田园水乡,美学价值与文化品位并显。
  第二,是艺术表现的丰富多样。无论叙事写景,一般而言皆用白描笔墨,清朗平易、流丽晓畅而无繁赘之累和深奥之弊。但有时阑人对比手法,如《宜春苑》云:“连昌尚有花临砌,肠断宜春寸草无。”言亲见旧宋的东御园唯剩下“颓垣荒草而已”(《揽辔录》),悬想那份荒凉残芜更过于唐“安史之乱”后的连昌宫,诗人满腔的伤悼追思、兴亡悲慨便显得缠绵不尽。或者以景、事映托而融入情,虽不直言情而能使情于景、事外自见。如《真定舞》云:“紫袖当棚雪鬓凋,曾随广乐奏云韶。老来未忍耆婆舞,犹倚黄钟衮六么。”题下自注:“虏乐悉变中华,惟真定有京师旧乐工,尚舞高平曲破。”《范阳驿》云:“枕上惊回丹阙梦,屋头白塔满铃风。”通过北宋旧乐工不作番婆胡舞的事情和自己深夜梦惊金地白塔风铃的景象,真切深刻地写出北宋遗老与自己对故国家乡的挚爱眷念之心。
  第三,是善为议论,或冷峻、或洒脱,无不精警高远,遂引发出无穷的思考品味,使言外多有余韵,篇终多有余意。如《安肃军》先说北宋立国初此地乃扼守契丹南侵的“铜门”,而后“台家抵死争溏泺,满眼秋芜衬夕阳!”忽转过笔锋,讥刺朝中执政要员们只知固执己见、空争意气,却不图强国根本大计,或以溏泺御敌为可持,“今惟一城有人烟,溏泺皆涸矣”(题下自注)。顾思南宋偏安的形势又不及北宋,将何所底止呢?忧虑焦思、喟叹痛憾,吟咏之不尽。又如《四时田园杂兴》之“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说现在的隐退生涯清闲安逸,方得尽享夏日槐阴凉爽,末两句大有陶渊明“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的意味,笑傲王侯,敝屣功名,篇外言余悠悠展露淡泊静远的胸襟志趣,甚耐寻味咏讽。
  概言之,上述两组诗歌在范成大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具载了标志性的重大价值,呈现出某些范型的经典意义。无论内容题材还是艺术表现方法,都给后来以启示与影响,也为他带来颇多的声誉。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