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统计显示我国行业收入差…
我国首部网络实名法律遭…
我国古代星象五行划分法
中国古代皇帝取名中的五…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是木…
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取向
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理念
中国古代建筑的理性与智…
祭拜祖先悼念逝者 我国…
中国古代神位一览表
最新热门    
 
论我国古籍整理的几个重点

时间:2009-8-8 16:53:54  来源:不详
郭店楚简出土后由湖北荆门博物馆组织释读,交裘锡圭先生订正后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上海博物馆所购楚简由马承源、濮茅左、李零等学者释读后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
  另外,港台一些网站辑录过某些出土文献。如台湾“中央研究院”网站有《简帛金石资料库》,含史语所简牍整理小组收集的《中山怀王墓文字释文》、《包山二号楚墓》、《睡虎地秦墓竹简》、《两汉镜铭集录》、《中国古代砖文》、《汉代石刻集成》等金石简牍文献,及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郭店楚墓、张家山汉简、敦煌汉简、银雀山汉简等,共60余种出土文献的全文,还有相关索引、书目等工具书。又如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网站有《竹简、帛书出土文献电脑资料库》,将已发表的《武威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银雀山汉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等十数种出土文献录入。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领导工作委员会在“十五”期间曾策划过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其列举的题目有二:其一,郭店楚简文献研究;其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研究。
  但是,全面启动“20世纪出土文献汇集和整理工程”为时尚早。第一,上世纪的出土文献大多没有公布原件(注: 今人调查到的百余年来170余批出土文献中,有2/3尚未公布原件或释文。),原始资料还掌握在考古发掘人的手中。第二,即使已经公布和整理的出土文献,其文字的释读也正在争论和进一步研究。所以说,古籍整理界尚需在此一方面加强研究,以为将来20世纪出土文献的全面整理、汇编和出版奠定基础。
  
  三、 域外古汉籍与域外
  
  古汉籍珍本的复制域外古汉籍指国外图书馆、研究机构和个人收藏的、国内不见或罕见的汉文古籍,包括我国历史上流失到海外的汉文著述、曾使用过汉字的国家和地区(如当时的朝鲜、越南、日本、琉球等)出版的汉籍刻本和文人的汉文著述等。这些文献的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各部,它们是研究中国乃至周边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域外古汉籍数量很多,其中可以算作珍本的估计有3 000余种(件),多为国内不多见的善本、孤本、抄本,文化学术价值极高。
  域外古汉籍的调查、复制和整理,自上世纪就已受到特别关注。本世纪开始的此类工作主要有三:复制域外古汉籍珍本,出版域外古汉籍珍本,研究域外古汉籍。
  域外古汉籍珍本的调查、复制、研究已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已展开。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自上世纪起就设计了“域外古汉籍珍本复制工程”,首先对美国、日本等相关图书馆所藏域外古汉籍珍本进行调查,并于“十五”期间实施“日本国宫内厅书陵部藏中国宋元古籍复制工程”,正在从日本国宫内厅书陵部所藏部分中国宋元版珍籍中挑选国内急需者予以复制,以此为底本加以整理,并为每种古籍撰写前言以系统考辨该书的作者、版本源流,简介其内容与价值,然后出版《日本国宫内厅书陵部藏中国宋元本古籍点校丛书》[3]。
  除中华书局2007年7月出版金程宇《域外汉籍丛考》外,西南师范大学和人民出版社正着手组建由30名各方面专家组成的编撰委员会,制定完整的编撰计划和出版计划,并按国别及专题来设置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征集、复制和整理域外古汉籍珍本,准备用3—5年时间复制3 000部以上域外古汉籍珍本,并从中遴选2 000部来编撰出版《域外汉籍珍本文库》。此《文库》将采取线装和新装两种出版形式。该编撰出版工程是国家“十一五”八大重大出版工程之一。
  南京大学于2000年2月成立了域外汉籍研究所,并于2007年8月17-20日主办召开“域外汉籍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与来自中、日、韩、美等国的80位域外古汉籍研究专家研讨域外古汉籍的价值、整理和研究诸问题。另外,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编辑的《域外汉籍研究丛书》第一辑,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第一辑收录张伯伟《清代诗话东传略论稿》、金程宇《域外汉籍研究丛稿》、蔡毅《日本汉诗论稿》、左江《李植〈纂注杜诗泽风堂批解〉研究》、刘玉《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注: 参见《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11日有关内容。)。
  四、民间古文献的抢救与整理
  民间古文献,相对于世传古文献来说,指古代未经公私簿籍著录的民间古文献资料,主要包括民间谱牒、石刻、民间文书(如契约、诉状、规约)、应用文籍(如账簿、日记、书信、宗教科仪书、经文、药方、日用杂书)、民间作品(如唱本、剧本)五大类。它们是研究民间历史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全貌、深刻认识中国历史与当代基本国情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自古迄今,由于民众教育的发展,由于下层文人的广泛存在,由于造纸、印刷术的发达等,历代都有极为丰富的民间古文献产生、流传、保存。但由于民间古文献的流传范围相对狭小,收藏十分分散,故而至今尚未得到全面系统的收集和整理;而正是由于它流传范围小、收藏分散,故而湮灭绝传的可能性较世传古文献大得多,其抢救和整理,也就成为当今学界刻不容缓的紧要任务。今以山东民间古文献为例来看这一问题。
  山东自古文化昌盛,民间古文献存量尤大,其抢救任务尤重。应启动“山东民间古文献抢救工程”。该工程应分如下两步骤进行。
  1. 实施山东民间古文献普查工程。民间古文献流传范围小、收藏分散,使学界对山东古文献存量不能全面掌握,对其全貌难以清楚了解。所以应首先开展山东民间古文献普查工作。应组织山东各部属、省属高校及各县市图书馆和文化馆、各地市政协文史委等联合开展民间古文献调查,并利用全国各图书馆、博物馆收藏,做出《山东石刻总目》、《山东谱牒总目》、《山东民间文书总目》、《山东民间应用文籍总目》、《山东民间作品总目》,为抢救山东民间古文献奠定目录基础。
  2. 实施山东民间古文献抢救工程。山东历代(特别是唐前)石刻以时代早、存量大而闻名国内外,但不少文字正在漫灭、石体正在损毁;山东各县市也有相当藏量的族谱支谱、契约文书、应用文籍,以及戏曲、诗文等民间作品流存。这些都急需抢救、保护,以使这批宝贵的文献资料流传后世。故亦应组织山东各部属、省属高校及各县市图书馆和文化馆、各地市政协文史委等联合协作,组织专门班子,开展山东民间古文献抢救工作,分县市搜集、复制、整理、出版这些民间古文献。浩如烟海的古文献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全面认识中国古今社会、把握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重要基础材料。而随着岁月流逝,它们都有损坏、湮灭的危险,大批散存的民间古文献尤其如此。对这批文献进行抢救整理,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学术使命。
  五、关于古籍整理的几个重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因而“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并特别强调“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5]34。
  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献,党中央“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以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的指示,无比正确。依据上述对改革开放后30年来古籍整理成就及不足的分析,建议今后将古籍整理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四方面:
  1. 重视世传古文献中古佚书的整理和研究,启动“古佚书系统整理与辑考工程”。
  2.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域外古汉籍珍本复制工程”的实施步伐。
  3. 特别重视各地域民间古文献的调查、复制、整理,全面启动各地域“民间古文献抢救工程”,以抢救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4. 继续深入进行出土文献的释读和研究,以为启动“20世纪出土文献汇集和整理工程”奠定学术基础。
  作为21世纪的中国学人,我们应倾其所能,服务祖国,为全面抢救、保存古文献,为光大民族文化精华,尽绵薄之力,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
  
  [ 参 考 文 献 ]
  [1] 孙启治,陈建华.古佚书辑本目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 王国维. 王国维文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3] 陈辉.古文献研究基地的长足进展——记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7-7(2).
  [4] 魏星.《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编撰出版工程在渝启动[EB/OL].2007-09-28.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