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赵飞燕传记文献研究

时间:2009-8-8 16:54:34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汉书·外戚传》记载了赵飞燕以微贱出身而贵为皇后的真实经历,至六朝以后署名汉代伶玄的《赵飞燕外传》、宋代秦醇的《赵飞燕别传》、明代古杭艳艳生的《昭阳趣史》几部小说,将赵飞燕形象渲染为嫉妒、狡黠、淫滥的化身。赵飞燕形象由历史真实向文学虚构的转化,反映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中国小说注重人物肖像和细节刻画;文体经历了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变;先进作品为后继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经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形容女子体态之风韵,惯以“燕瘦环肥”并举。杨玉环以其丰腴的美艳受到历代文人的青睐,诗歌、传奇、戏剧、小说代不绝缕。相比之下,赵飞燕的羸弱轻纤则备受冷落,甚至还不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那样深入人心。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以班固《汉书》发其端,到署名汉代伶玄的《赵飞燕外传》、宋代秦醇的《赵飞燕别传》,直至明代题为古杭艳艳生编的《昭阳趣史》,赵飞燕的故事也自成体系,就中可以发现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些奥秘。

一、《汉书外戚传》:真实的赵飞燕
          
       赵飞燕(?~公元前1年),“本长安宫人”[1],颜师古注云:“宫人者,省中侍使官婢,名曰宫人,非天子掖庭中也。”其出身之微贱可知,且命运乖蹇,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方才收养,成年后赐阳阿公主为奴,学习歌舞,以体轻如燕,“号曰飞燕”。汉成帝微服出行,造阳阿主家,见飞燕而悦之,“召入宫,大幸”。其妹随后亦召入宫,“俱封婕妤,贵倾后宫”。许皇后被废黜,汉成帝欲立赵飞燕为皇后,但皇太后嫌她出身微贱,从中作梗。成帝先发制人,封赵父临为成阳侯,一个月后明正言顺立赵飞燕为皇后,时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

命运似乎给赵飞燕开了个大玩笑,她由一个卑微的宫人,陡然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登上了古代女子垂涎欲滴的最高权位,居昭阳宫,“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门槛皆包铜镀金,白玉为阶,墙壁俱黄金横带,以蓝田玉、夜明珠、翡翠羽装饰,极尽奢华。其妹亦平步青云,甚至在赵飞燕“宠少衰”后还依然得汉成帝欢心,“绝幸”,封昭仪。“姊弟颛宠十余年”,“自后宫未常有焉”。以至于定陶王刘欣及其祖母傅太后亦走赵飞燕姐妹的后门,“私赂遗赵皇后、昭仪,定陶王竟为太子”,他就是以后的汉哀帝。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春,楚王刘衍、梁王刘立来朝,将辞去归国。汉成帝留宿未央宫白虎殿,设宴张乐饯行,竟夜平安无事。第二天清晨汉成帝却突然发病,“傅绔袜欲起,因失衣,不能言,昼漏上十刻而崩”。由于汉成帝素来身体强壮,无疾暴卒,舆论大哗,归咎于赵昭仪,皇太后诏令大司马王莽等人“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昭仪迫于压力,或者是感念汉成帝对她的宠爱,万念俱灰,自杀身亡。

哀帝即位,尊赵飞燕为皇太后,封其弟驸马都尉赵钦为新成侯。几个月后,司隶解光弹劾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指虐害许美人、中宫史曹宫所生皇子)”之罪,哀帝下诏免赵钦及其兄子成阳侯赵䜣爵位,俱为庶人,家属徙辽西郡。议郎耿育进一步落井下石,上疏论“女主骄盛则耆欲无极”,将打击矛盾直指赵飞燕。由于哀帝当初立为太子实得赵飞燕之力,饮水思源,“遂不竟其事”,赵飞燕得以苟延残喘。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平帝即位,王莽专权,假借皇太后懿旨诏令有司:“前皇太后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锢寝,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悖天犯祖,无为天下母之义。”下令贬赵飞燕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一个月后,又以“皇后自知罪恶深大,朝请希阔,失妇道,无共养之礼,而有狼虎之毒”为由,下诏废为庶人。赵飞燕于当日自杀,自立皇后以来,至此共计16年,

以上是《汉书》中真实的赵飞燕形象。作为纪传体正史,《汉书》“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该密” [2],《外戚传》的写作宗旨是戒“女宠之兴,繇至微而体至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鉴兹行事,变亦备矣”,所以班固详细记载了赵飞燕由贫贱而富贵,特别是姐妹俩专宠后宫、飞扬跋扈的历史,与汉武帝宠姬李夫人临死前唏嘘长叹的可怜情状,并称为《汉书》宫闱描写的神来之笔。但班固也被郑樵讥为“浮华之士也”[3],他从出身、血统、社会等级诸方面出发,对赵飞燕每每流露出轻贱之意,《汉书·外戚传》明确使用了这样的措辞:“赵飞燕姊弟亦从自微贱兴,逾越礼制,寖盛于前。”这就为后世小说家言夸饰其风流韵事,渲染其淫乱妒嫉,提供了出发点和可能性。

二、《赵飞燕外传》:淫妒的赵飞燕

赵飞燕以微贱的出身,凭国色天香和轻盈舞姿入主昭阳宫,母仪天下,历史上罕有(仅汉武帝卫皇后差可匹敌),自然成为人们吟咏的对象,或赞赏其婀娜,羡慕其幸运,如梁元帝萧绎(508~554)诗:“何言飞燕宠,青台生玉辉。”[4]或诅咒她“红颜祸水”,指责她恃娇夺宠,妖媚惑主,生性淫荡,嫉妒残忍。大致从汉代以后,赵飞燕就成了人们说长道短的话题。

现存最早写赵飞燕的小说是《赵飞燕外传》,版本众多,通行本有:明顾元庆辑《顾氏文房小说》本,民国十四年(192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嘉靖顾氏夷白斋刻本影印;明程荣辑《汉魏丛书》本,民国十四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万历程氏本影印;清王谟辑《增订汉魏丛书》本,光绪二年(1876年)红杏山房刊行,民国四年(1915年)蜀南马湖卢树柟修订补印。各本俱题汉伶玄著,按伶玄字子于,潞水(今山西长治)人,《顾氏文房小说》本后附《伶玄自叙》,言“与扬雄同时”,历官至淮南相、河东都尉,然于史无载,不敢妄加臆断。

此书不见于唐人书目,最早著录的是南宋初年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赵飞燕外传》一卷,右汉伶玄子于撰,茂陵卞理藏之于金縢漆柜。王莽之乱,刘恭得之,传于世,晋荀朂校上。”[5]今人吴志达先生认为“此书最早见于《文献通考》”,这个结论是错误的,盖因马端临(1254~1323)一字不替照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及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原文,且有“晁氏曰”、“陈氏曰”云云。前辈学者考证,《赵飞燕外传》非伶玄所撰。司马光(1019~1086)修《资治通鉴》时,曾援引本书中披香博士淖方成骂赵飞燕姐妹“此祸水也,灭火必矣”的话入史[6]。按照阴阳家“五德终始”说,汉朝以火德王天下,而赵飞燕则被视为扰乱后宫、灭亡汉朝的祸水,《通鉴》采择入史,“殆以为真汉人作”。鲁迅先生认为:“恐是唐宋人所为。”[7]吴志达先生的观点是:“我以为此书作者当晚于汉代而早于唐代,主要也是就文气格调来考察其时代特征,不类唐宋传奇风范;况且传奇小说在唐宋已卓然独立一体,声名显赫如韩、柳、元稹、牛僧孺,都公然写起传奇小说来,似再无托古假冒之必要。”[8]侯忠义先生论证说:“或云唐末宋初人作,此说亦不可靠。考李商隐《可叹》诗:‘梁家宅里秦宫人,赵后楼中赤凤来。’赤凤亦见《飞燕外传》,是则已为唐人熟知故事;另,唐代作者不隐名,更无托名汉人作品的必要;其三,写帝王题材,唐人爱谈明皇,宋人乐道炀帝,故单独创作飞燕姊妹故事,亦属意外。估计当为东晋或南朝作品。”[9]侯、吴二先生的观点其实是一致的。学术界一般认为,六朝小说是中国文言小说的正式发轫期,有着不同于此前叙事文体的显著特征,驳杂而又琐碎,各种不同性格、人品、情趣的人物都可以在作品中得到表现,这些特征被延续下来,形成为小说这一崭新的、与众不同的文学形式。因此,把《赵飞燕外传》议定为六朝小说应该是大致不差的。同一时期还有托名班固撰的《汉武帝内传》、托名桓麟撰的《西王母传》、托名郭宪撰的《东方朔传》,所不同的是后三传均为神仙方术题材,《赵飞燕外传》则将视野转向了人间生活。

《外传》的主要内容是描写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的宫廷荒淫生活。为了给赵飞燕的淫荡寻找血缘根据,小说不惜对其出身进行改造,说她们是江都中尉赵曼妻(江都王孙女姑苏郡主)与乐工冯万金的私生女,孪生,长曰宜主(即飞燕),次曰合德,俱冒姓赵。冯氏家败,姐妹俩经历了一段贫穷的生活,流落长安,“事阳阿主家,为舍直,常窃效歌舞,积思精切,听至终日不得食”。这时候赵飞燕经历了她生平最神圣的初恋,与羽林军射鸟者有情。“夜雪,期射鸟者于舍旁,飞燕露立,闭息顺气,体温舒,亡疹粟,射鸟者异之,以为神仙”。后召入宫,媚惑成帝,大受宠爱,立为皇后。合德亦入宫,封婕妤,进昭仪。姐妹俩专宠后宫,相互间争妒淫乱。赵飞燕为得嗣而浊秽宫闱,“多通侍郎、宫奴多子者”,机关算尽,然“终无子”。赵合德更是工于心计,巧于辞令,深得汉成帝欢心,称之为“温柔乡”。后因醉进春恤胶过量,导致成帝“阴精流输不禁”而暴崩,合德亦呕血死。小说通过赵飞燕姐妹的形象描写,旨在揭露封建帝王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兼托讽喻之意,为后世小说演述隋炀帝、唐玄宗风流韵事之先导。

在这篇小说中,赵飞燕淫妒的性格十分突出。她与射鸟者有染在先,入宫后媚惑成帝,又私通侍郎、宫奴之多子者,淫荡不堪。随着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她的性格向暴虐嫉妒、阴险诡谲方面恶性发展,终与合德反目成仇,为争狎宫奴燕赤凤而大打出手。合德泣拜曰:“姊宁忘共被夜长、苦寒不成寝,使合德雍(拥)姊背邪?今日垂得贵,皆胜人,且无外搏,我姊弟其忍内相搏乎?”这番诚恳的肺腑之言,使赵飞燕亦感动得痛哭流涕,姐妹俩始握手言欢。作者有意贬抑飞燕,褒扬合德克己谦让的品性,将批判的锋芒主要指向赵飞燕和汉成帝。

三、《赵飞燕别传》:狡黠的赵飞燕


唐代以后,赵飞燕的故事更为文人津津乐道,李白有《长信宫》诗盛赞“天行乘玉辇,飞燕与君同”,更以《清平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句开罪于杨贵妃,“散发弄扁舟”,终生沦于草野。至宋代遂出现了秦醇的《赵飞燕别传》。

秦醇字子复,谯川(今安徽亳州)人,所撰《赵飞燕别传》,载北宋刘斧《青琐高议》一书,内容与《赵飞燕外传》大略相同,但文笔更加优美。秦醇交代故事来源于“家事零替”的同里李生墙角破筐中,原名《赵后别传》,“虽编次脱落,尚可观览”,“余就李生乞其文以归,补正编次,以成传,传诸好事者”[10]。这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表白,实际上是秦醇为抬高自己著作的身价、表明故事有本有源的一个障眼法而已。为了避免与《外传》内容上过多的重复,《别传》省略了赵飞燕入宫前的身世经历和与射鸟者的爱情,着重写她“欲为自利长久计”而诈托有孕,多次收买新生儿冒充皇子的阴谋,最终未能得逞。此篇情节不如《外传》曲折,赵飞燕形象亦稍逊,没有凸显其淫妒的特征,倒是狡黠成性,诡计多端。其妹昭仪则成了嫉妒狂,恃宠骄横,在得知掌茶宫女朱氏生子的消息后,醋意大发,怒责成帝,并命宫吏祭规取子击殿础死,“后宫人凡孕子者,皆杀之”。故事的结尾是成帝死后,托梦于赵飞燕,告知昭仪“以数杀吾子,今罚为巨鼋,居北海之阴水穴间,受千年水寒之苦”,并有梁武帝答大月氏王之问,以证其事非妄诬也。

本篇不见于郑樵《通志》和马端临《文献通考》著录,关于其著作年代,明代学者胡应麟(1551~1602)认为“其文颇类东京,而末载梁武帝答昭仪化鼋事,盖六朝人作而宋秦醇子复补缀以传者也。第端临《通考》、渔仲《通志》并无此目,而文非宋所能,其间叙才数事,多俊语,出伶玄右,而淳质古健弗如”[11]。这个观点颇有见地,至少可以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