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不朽的童心审美的游戏—…
最新热门    
 
不朽:回到先秦语境的思想梳理

时间:2009-8-8 16:55:17  来源:不详
公私观念演变的分析,恰恰与产生“三不朽”的具体语境中对所谓“不朽”的崇公抑私的要求吻合。要之,“三不朽”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至巨,在评价和征引这一思想时,学界已经形成一种认识泛化和思维惯性,使得“三不朽”成为一个无须进一步剖析的常识性思想范畴。在它面前,似乎只有“获取人生永恒价值”、“注重主体精神的永存”这一种解读方法。一说到“三不朽”,就要与个体人生价值观相联系。这种认识,显然不全面。没有回到其产生的原始语境去具体理解问题,是造成这种认识上偏差的原因之一。“三不朽”说是一柄双刃剑,它有具体义,有抽象义。具体义蕴涵于具体语境之中,抽象义是后人阐扬、发挥的结果。在运用引证它时,不能只强调抽象义,更应该注意回到原始语境,注重具体义,剖析组成“三不朽”的每一个精神元素,这样去理解“三不朽”,似乎会更全面一些。

注释

①钱逊《传统的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洛阳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②王绍东《论“三不朽”说对司马迁及〈史记〉创作的影响》,《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③王运熙、顾易生《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页。

④《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十三经注疏》本。

⑤《礼记·礼器》,《十三经注疏》本,第1435页。

⑥程树德撰《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96页。

⑦《国语·鲁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58页。

⑧裘锡圭《说卜辞的焚巫尪与作土龙》,《甲骨文与殷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12页。

⑨赵伯雄《周代国家形态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53—55页。

⑩《国语·晋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56页。

11赵伯雄《周代国家形态研究》,第52页。

12刘向《说苑·臣术》,光绪元年刻本,第2页。

13刘泽华先生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课程时所提及。

14《礼记·王制》,《十三经注疏》本,第1321页。

15《周礼·天官》,《十三经注疏》本,第663页。

16徐中舒《试论周代田制及其社会性质》,《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49页。

17 18许慎著、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21页、第49页。

19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29页。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