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文化诗学”视界中的屈…
屈原研究
屈原的诗学
试论《新序》屈原章的史…
屈原被疏原因探幽
屈原仕履考
使君原是此中人——读《…
最新热门    
 
屈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屈原的教育实践憖

时间:2009-8-8 16:56:33  来源:不详
长官

屈原《渔父》载:渔父问屈原:“子非三闾大夫欤?”这充分说明,屈原在楚国朝廷担任过“三闾大夫”官职。王逸在《离骚》题“序”中说:“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⑤这里的“序”,本义是中堂东西两旁的墙。《说文》:“序,东西墙也”,亦指东西厢,后引申为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设为详、序、学、校以教之。详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详,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礼记·学记》:“家有塾,党有详,术(遂)有序。”所以,后来将“详序”概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谱”,指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成的表册,如《史记·三代世表》曰:“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张守节正义:“谱,布也,列其事也。”后来,“谱”又引申为指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如,《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属”,是族、类的意思。所“序其谱属”,就是教授楚国王族及其各家族的历史。因此,王逸说的“三闾大夫之职”,实际上是教育的官职。这里的“三闾”,主要指当时楚国的昭、屈、景等三大家族为代表的公族(即王族)。《庄子·庚桑楚》:“是三者虽异,公族也。崐昭景也,著戴也;甲氏(屈氏)也,著封也。非一也。”这说明,楚国的“三闾”,类似春秋时代的鲁国的“三恒”,晋国的“三晋”这样的大家族。因此,楚国的“三闾大夫”,应类似晋国的“公族大夫”。《国语·晋语》:“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惠,荀会文敏,也果敢,无忌镇静,使兹四人者为之。夫膏梁之性难正也,故使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导之,使果敢者谂之,使镇静者修之。”《左传·成公十八年》:“晋悼公即于朝”,使“荀家、荀会、栾、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使训卿之子弟其俭孝弟”。根据上述记载,公族大夫的职责,也是非常重要。一是,教育对象是“膏梁之性难正”的“卿之子弟”;二是,教育目标是“训卿之子弟共俭孝弟”;三是,担任此职者,必须具有“惠”、“文敏”、“果敢”、“镇静”等品格的“公族”中重要成员。四是,此职非常高贵,所以栾伯还“请族公大夫”。可见,楚国的“三闾”,其地位与晋国当年公族应基本相当,而且楚国“三闾大夫”是由一人担任,晋国公族大夫是四人担任,因此楚国“三闾大夫”,比晋国公族大夫更重要和显贵。但是,“训卿之子弟共俭孝弟”的基本职责,应是一致的。屈原《离骚》开头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正是王逸所说的“序其谱属”的一例。因此屈原任“三闾大夫”应是楚国王族最高教育长官。憘

3、屈原作品中有关他本人从事教育的记载憖

屈原热心教育,精心为国家培养人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谈到自己从事教育的情况。如:

(1)《离骚》中说: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

这里的 “滋” 、“树”、“畦”、“杂”、“冀”等动词,表示耕耘,引申为培育;“兰”、“蕙”、“留夷”、“揭东”、“杜衡”、“芳芷”等芳草,代指优秀人才。“九畹”、“百亩”极言其多和广。这充分说明,屈原任左徒期间,曾大办教育。还有,《惜诵》中说:

“木兰以矫蕙兮,凿申椒以为粮,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惜诵》是屈原被放后的作品。这里,诗人用“木兰”、“蕙”、“申椒”等芳草香木象征“粮”,用“ ”、“矫”、“凿”等动词,表示自己坚持刻苦学习和求索;又用“江离”、“菊”等芳草,象征品质高洁芬香的优秀人才,用“播”、“滋”等辛勤耕耘动作,表现自己辛勤培养优秀人才。“春日”,应是指朝廷接受屈原的“美政”的时候,“糗芳”,精美芳香食品。如,《书·费誓》:“峙乃糗粮”。所以,“愿春日以为糗芳”,希望自己所“播江离与滋菊”,成为祖国美好春天的“糗芳”,也是说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

(2)屈原《渔父》诗,记载作者与渔父一次“学术讨论”。诗中渔父是一位以渔业为生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属于儒家亚圣孟子说的“劳力者”的“小人”之列。这次围绕身处“浊世”中的人生态度问题展开的讨论过程中,渔父由原先主张“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即随波逐俗的态度,后在屈原的感染和教育下,改变为“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意思是即使“浊世”,也要洗掉自身脚上脏东西,保持自身清洁。这充分说明渔父在屈原思想教育下的转变。诗中的描写渔父“莞尔而笑”,“遂去,不复与言”等态度,说明渔父对屈原的观点认同和折服。

(3)屈原《卜居》,记载屈原找太卜,围绕“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的问题,进行一次讨论。诗中的“太卜”,《周礼》载:其职责为“以八命者赞三兆、三易、三梦之占,以观国家之吉凶,以诏救政”。他既是位朝廷从事占卜的最高长官,当然也是楚国占卜的专家,更是宣传和捍卫“天命观”总代表。屈原选择这样人物,宣传“无神论”,教育“天命观”者,其意义具有典型性。更为重要的是,屈原利用自己特殊社会地位和影响,运用自身“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和当时朝廷“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的大量事实,教育这位“太卜”。开始这位太卜“乃端策拂龟”,摆开占卜架势,听到屈原的宣传教育之后,态度完全变了,“詹尹乃释策而谢”。这里的“释策”即是放下原先“端策拂龟”,“谢”是道歉赔礼的意思。更有意思的是詹尹最后说的那段话:“夫尺有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这里,詹尹作为国家的最高占卜的长官和专家,尚且承认“神有所不通”,也就承认了“上帝万能”之说的虚伪性,可见屈原对他的宣传教育效果是非常可观。

总之,屈原作品多处谈到他本人的教育活动,并做到“有求必教”,如《渔父》,甚至找上门去作宣传教育,如《卜居》,足见屈原的教育热情之高,至于对他身边的学生态度,更可想而知。憘

4、历史文献中有关屈原学生的记载憖

屈原除了担任教育官职的同时,历史文献中,还记载了屈原的学生。

⑴宋玉《九辩》中记载:

“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桉而学诵。

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

这里“压桉”中“桉”,通案,书桌,“压桉”即伏案苦学;“学诵”,学习诗歌创作;“先圣”,“诗人”,均指屈原,其最好证据就是《九辩》本身,全诗是摹仿屈原《离骚》等作品进行再创作的,甚至该诗中很多语句都是来自屈原作品,如“何时俗之工巧”,“独耿介而不随”,就是如此。这正是宋玉自己说的“愿慕先圣之遗教”、“窃慕诗人之遗风”的具体表现。

⑵《史记·屈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 这里的 “祖屈原” 中的 “祖”,是学习效法的意思,含有师承关系。据此,宋玉、唐勒、景差应是屈原的学生。王逸《楚辞章句》为《九辩》所作题“序”中说:“《九辩》者,楚大夫宋玉之所作也。……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这更证明宋玉是屈原的高足。还有景差,王逸《楚辞章句》为《大招》所作题“序”中说:“《大招》者,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王夫之《楚辞通释》考证说:“昭、屈、景为楚三族,屈子旧所管理,(景差)受教而知深,哀其誓死,而欲招之。”王夫之该说可信。《大招》与屈原写的《招魂》,结构相似,内容上也是“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表明《大招》是师法《招魂》之作。但是,《大招》在内容上只写到东西南北四方之恶,没写到天上地下之险,后一部分大写豪杰执政,选贤任能,又有明显粉饰朝廷之意。这正如司马迁说的“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的现象,应是一致的。据此,景差是屈原的学生,也应是可以肯定的。至于唐勒,《汉书·艺文志》载,有其楚赋四篇,说明他确是文学高手,《史记》将他列在宋玉、景差之间,也应同宋玉、景差一样是屈原的学生。

⑶《战国策·楚策》中《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记载:“上柱国子良入见”,为楚襄王处理与齐国关系,提出“与之(给齐国土地),信;攻之,武”的策略,并获得成功。这里的上柱国子良,就是屈署。“上国柱”是楚国最高功爵,按楚国当时制度,屈原被放后,屈署是代表屈氏家族进入朝廷任上柱国的。根据楚国当时“嫡长制”,屈署应是屈原的长子。当然他也就是屈原父传子业的学生,从他提出处理楚与齐、秦的策略,说明屈署也是政治高手。

⑷《史记·楚世家》载:楚国考烈王将军景阳,率军抗秦救赵,“威服诸侯”。这位景阳是当时景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据王夫之“昭、屈、景为楚三族,屈子旧所管理”之说,景阳和景差一样,也应是屈原任三闾大夫时期的学生。

总之,屈原曾担任过“左徒”(即太傅),“三闾大夫”等楚国最高的教育长官,长期从事教育,为楚国培养一大批杰出人才,其学生肯定不比孔丘“贤者七十,子弟三千”的学生少,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一批象宋玉、唐勒、景差、屈署、景阳等在当时文化、政治、军事各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优秀人才,其成就显然比孔丘大得多。只是后来历代封建统治强力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政策,为了确保儒术“独尊”地位,当然必须将比孔丘伟大得多的屈原“罢黜”教育家的行列,当然也就将屈原的教育活动和培养的学生“罢黜”干净而后快。应该承认,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处心积虑,所推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文化专制的愚民政策,是取得很大“成功”,封建统治者尊奉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丘,现在仍然有人改头换面奉为“伟大教育家”,而屈原这位真正伟大教育家却无人问津,甚至屈原家乡人民也无人知晓,就充分说明这点。 (黄露生执笔)

注释:
①黄露生《屈原出生于湖南汉寿》(《武陵学刊》1997年3期)。
②黄露生《屈原的父亲是屈》。(《第一师范学报》1998年1期)。
③刘向《新序·节士》。
④《战国策·楚策》。
⑤本书有关引让王逸的之见,均出自《楚辞章句》。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