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老子的“冲气以为和”理…
最新热门    
 
协和以为体,奇出以为用

时间:2009-8-8 16:57:13  来源:不详
雕龙》《体性》、《才略》等篇有对诸多作家文体风格的辨析,钟嵘《诗品》全篇几乎都是对作家文体风格的品鉴。这种文体分类后来发展为直接以作家命名的文体类别,如《沧浪诗话》“诗体”所列举的苏李体、曹刘体、陶体、沈宋体、少陵体、李义山体、山谷体、诚斋体等。
还有一种是根据文体的时代风格对文体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式反映的是文章本体与各种时代风格文体之间“体一用殊”的关系。《文心雕龙·时序》篇对此前历代文体风格已有精到的总结,如称建安文体“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称正始文章“篇体轻澹”,称西晋文体“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称江左文体“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等。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和《隋书经籍志集部总论》中也详细描述了历代文体风格。如前文认为“自汉、魏以来,迄乎晋、宋,其体屡迁”,并称南朝和北朝文体“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等。后文也认为“世有浇淳,时移治乱,文体迁变,邪正或殊”,并以代表作家为例说明各个时代文体特征。《沧浪诗话》“诗体”以时代为名把诗体分为建安体、黄初体、正始体、太康体、元嘉体、永明体、齐梁体、唐初体、盛唐体等十几种之多,表明人们对时代文体的认识已经定型化了。
 
结  语
 
中国古典文体学认为,文体的生成遵循着天地间普遍的体用规律,“协和以为体”是文体生成的本体根据,“奇出以为用”文体生成的现实机制,“体用不二”是文体存在的现实状态。任何文体总是体与用的统一,所谓协和之体总是体现于特征各异的现实文体(即“奇出之用”)中,而各具特征的现实文体又总是以协和之体为根据。文体内部存在两种生成力量即表现形式与表现对象的相互作用。表现形式以表现对象为凭借,主导着文体的生成过程,并使文体由可能变成现实。由于在文体生成过程中表现形式与所表现对象及其结合方式的种种差异,所以生成的现实文体总是特征各异。文体生成中的“协和以为体,奇出以为用”或者说“体一用殊”的现象,正是中国古典文体学中非常丰富的辨体思想的主要成因:当人们集中考察由于长期历史积淀所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文体类型的差异时,这就是文类文体的辨析;当人们集中考察由于创作主体的差异所引起的文体特征的变化时,这就是作家文体的辨析;当文体特征的差异和变化是由于某些具有时代特征的主客观因素所致的时候,人们所做的便是时代文体的辨析;当文体特征是由于某些具有地域特点的因素所引起的时候,人们所做的就是地域文体的辨析……这些辨体思想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文体生成中的“体和用奇”或“体一用殊”的规律,它们的彼此互补构成了中国古典文体学相对完整的面目。




[i] 下面有关古代体用论资料,参考了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
[ii] 吴讷、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75页。
[iii] 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33页。
[iv] 汤用彤:《王弼大衍义略释》,《汤用彤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49页。
[v] 任昉著、陈懋仁注:《文章缘起注》,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
[vi] 吴讷、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74页。
[vii] 吴讷、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76页。
[viii] 姚鼐:《海愚诗抄序》,《清代文论选》(下),王镇远、邬国平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年版,第567页。
[ix] 熊十力:《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54-55页。
[x] 熊十力:《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55页。
[xi]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9页。
[xii] 姚鼐:《复鲁絜非书》,《清代文论选》(下),王镇远、邬国平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年版,第572页。
[xiii] 遍照金刚撰、王利器校注:《文镜秘府论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31页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