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回环复沓——古诗之生命

时间:2009-10-8 18:58:37  来源:不详
nbsp;
  句式复沓和段式复沓在《诗经》中很典型,以《伐檀》为例,诗歌的第二、三章的内容、结构形式与第一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几个字。像这样的句式和段式的复沓对充实内容、突出主题、渲染气氛、加强情感都起了很好的作用。此外这种重章叠句式的复沓,还便于诵读、记忆、流传。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的丰富、充实,人们情感也越发丰富、细腻,传统的重章叠句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古诗十九首》所反映的时代为东汉末年,是政治上最为混乱,最为黒暗的时期。外戚、宦官、官僚互相倾轧,知识分子进身的唯一途经是佂辟,征辟得靠官僚的援引,能以此进身者寥寥无几,加上卖官鬻爵的泛滥,行贿受贿成风,一般士人只能过着失意沉沦的生活。当时农村凋残破落,都市则一片骚动,“商人十倍于农夫,流浪者又十倍于商人。”许多知识分子飘落四方,过着传统的“游学”生活方式。总言之,国家的残破、亲人的离散、知音的难觅、韶华的易逝、功业的无成织就了汉末知识分子的复杂的感情之网。传统的重章叠句的形式在这张复杂的情网面前已显得捉襟见肘,不合时宜。于是就出现了表情达意更为自由丰富的文人五言诗。对重章叠句的突破,逐步取代“每苦文繁意少,故世罕习焉”的四言诗,可以说是汉代五言诗对前人重要发展。 


  意义复沓 
   
  除形式复沓之外,意义复沓也是《古诗十九首》别具一格的特点。《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以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文中“与君生别离”后,又有“相去万余里”,隔一句又说“道路阻且长”,继而又说“相去日已远”,反复说同一个意思,但颇有增变。“相去万余里”只是从客观上说双方相距遥远,“万余里”是个虚指。“道路阻且长”在句意上明显进一步,路途迢远,有心追随心上人,然而道路险阻而又漫长,就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而言,追随而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相去日已远”中,“日”为“一天天地”之意,由于长时间未见面,尽管也许双方的距离未变,但对一个天天在家守候,以等待度日的思妇来说,总是心存疑虑,生怕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会有迢迢之距,天堑之鸿沟。可见这三句,语意同中有变,含量越发厚重。文中“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也是同样的例子。这种语意的复沓回环,是歌谣的生命,它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感情。朱自清在《诗的形式》一文中说:“外在的和内在复沓,比例尽管变化,却相依为用,相得益彰。要得到强烈的表现,复沓的形式是有力的帮手。” 
  简言之,回环复沓是诗歌的血液,是诗歌生命之所在。假如没有铮铮的双声叠韵,没有流转的韵脚,没有婉美的叠字,没有渐进的意义复沓,那么,古诗也就失去了她头顶熠熠生辉的光环,失去了她灵动的气韵。《古诗十九首》出于汉代盛行的乐府民歌,对复沓的承袭是自然的,不过在技巧上有了进歩,有了增变。 
   
  参考文献: 
  [1]曹旭.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朱自清、马茂元.朱自清马茂元说古诗十九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曹旭.相思离乱之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禾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