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本自温柔和顺 实为似桂如兰

时间:2010-1-3 12:32:04  来源:不详
“娇”可见袭人之温柔可人;而一个“强”字,更可以说明袭人被动所受,谈不上“勾引”。
  袭人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性格的和顺和对奴性的遵从,使她未做到完全的自尊自爱,洁身自好。但因此就骂袭人“淫荡无耻”或“首导宝玉以淫”等,不仅骂不符实,骂过其实,同时更是道德评价上的一种错位,即:无视导致袭人失身的根源。首先在于那不把奴婢当人看的奴婢制度和奴婢非人的生存环境,而用封建社会规范一般男女关系以至婚姻关系的封建道德或封建礼教,来衡量和苛责袭人及宝玉的私情,是不正确的。
  四、娇嗔规劝用心良苦
  花袭人作为一个奴隶,她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有人说她是“忘本”、“背叛了她的奴隶阶级”。这些都是近人才有的观念,在当时人看来,花袭人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居然规劝宝玉“走正道”,是一种“君子爱人之德”、“识大体”的难能可贵的行为。
  自二人“初试云雨情”之后,实际上她已暗自把未来的命运同宝玉一生的进退荣辱紧紧接连起来。袭人不仅更加无微不至地服侍、体贴宝玉;同时,更把防止宝玉在“邪”路上越滑越远,“保全”宝玉“一生的声名品行”,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袭人只是个的奴婢,但她对宝玉“规引入正”问题上的某些“识见”和做法,却比他人高明许多。其“规谏”方式也往往是情字当头,寓谏于情,用自己的温柔女儿之态去感化宝玉。作品第十九回,便以大量篇幅描写了袭人对宝玉情意绵绵的“规谏”过程。袭人“家去吃年茶”回来,便有意借“赎身”,对宝玉种种“乖癖”痛下“箴规”。宝玉为了留住袭人,对她提出的“三件事”也不假思索全部应承。正因为袭人的“规谏”不是一味教条、生硬说教,而是有所折中或变通,又能因势利导,以女儿的温柔情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宝玉听后至少口头上完全接受。
  袭人劝诫他少在内帏厮混,莫诽僧谤道,莫吃女儿嘴上胭脂等,在今天看来也不能算“错”。这也是脂砚斋赞她“贤袭卿”的地方。袭人以自己的见识,用自己的温柔,在对自己身有所托的宝玉,煞费苦心进行情劝以至“嗔”劝。
  了解了以上袭人对宝玉的内心,对其声名品行的担忧,和她的性情,就可以正视袭人的所作所为。
  所以说袭人本自温柔和顺,实为似桂如兰。她的温柔和顺,不过是想在这个生存环境恶劣的豪门中立足,难道这就可以说是她争荣夸耀吗?这是一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一个人的生存本能。
  
  参考文献:
  [1]一粟编.红楼梦卷(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0.98.
  [2]霍尔等.荣格心理学入门.北京:三联书店,1987.48-52.
  [3]科恩.自我论.北京:三联书店,1986.208-212.
  [4]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15.
  [5]犀脊山樵.红楼梦补序——红楼梦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51.
  [6]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
  [7]陈庆浩.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8]宋淇.红楼梦识要——宋淇红学论集.北京:中国书店,2000.
  [9]赵国栋.红楼梦之谜.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0]谢鹏雄.红楼梦女人新解.济南:齐鲁书社,2006.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