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
浅谈中国传统休闲文化与…
浅谈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
试论蒙古族图形文化研究…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和谐…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
浅谈困境与出路:在中国…
浅谈传统舞龙运动的创新…
浅谈演绎东方韵律美一一…
最新热门    
 
浅谈唐诗的传播方式对李白诗风的影响

时间:2010-7-11 10:59:25  来源:不详
自己是“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滴夜郎天。”全不念永王对他的“三顾之恩”了,对韦良宰吹捧得几近肉麻,“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他“识度甚浅‑,明朱谏《李诗选注》论曰:“白虽有文章而疏于义理之学,故于利害之际,处之不当,以致自累也。孰谓白果有助于永王哉?大概说的就是这类诗歌吧。
  四 题壁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影响
    如果说口头传播是声情并茂的、动态的传播方式,那么题壁是便于观览的、静态的传播行为。题壁主要是指题写于公共场所的释亭、释馆、庙宇、寺观、山崖、酒楼、饭肆,它以稳定的自然存在物作为媒体,其传播对象是不特定的,而辐射范围在当时来说又是最为广泛的。台湾学者罗宗涛先生认为唐人题壁诗“在于它是公开发表,便于传播。所以题壁诗少用典故,倾向于明白易晓”,题壁诗人的共同点,“就是都想藉题壁达到传播的目的”。这也说明,唐诗的题写行为,主要属于大众传播方式,也是一种较为广泛、较为直接的方式。最早所见的题壁诗大概是陶弘景的《题所居壁》。唐代题壁诗蔚为大观,刘洪生编《唐代题壁诗》,收诗人324位的诗作841首,其中录李白题壁诗十首,在唐人中不算多的,但远非其全貌,如《金陵白下亭留别》、《自巴东舟行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人彭兹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志》、《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醉题王汉阳厅》、《题随州紫阳先生壁》、《题江夏修静寺》、《题许宣平庵壁》,该书均未录。该类诗大多写其慕仙学道、羡隐求友的志趣,诗歌意境空檬清旷,想象瑰奇,可谓“飘逸”之风的典型反映。唐代南北一统,交通发达,文士漫游成风,题壁传播媒介多处于人员往来较为频繁的名胜古迹区,便利于受众观览传播。李白从小就想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仙风道骨式的人物,“长庚人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余昔于江陵,见吴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以求“终南捷径”而人仕途,题壁求誉,制造舆论,当然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干谒诗发展到最后是行卷风气的盛行和诗人结集留存。在编选过程中,对其所传播的“信息”进行了必要的抉择和抽取,只将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转化为传播信息。杜牧在嘱托外甥裴延翰为自己编集的第二年,便“尽搜文章,阅千百纸、掷焚之,才属留者十二三”,幸因裴延翰久有藏蓄,“比校焚外,十多七八”就是明证。与李白大致同时的魏预,与李白“相见泯合,有赠之作”,李白“因尽出其文,命颖为集”。“上元(761)末,颖于绛偶然得之,沉吟累年,一字不下。今日怀旧,援笔成序。”可见李白也是作过编纂努力的。这一过程只影响到诗人对自己诗风的取舍和作品流传,对创作影响不大,故不做论述。
  五 结论
    一个作家或诗人,自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一定是艺术日臻成熟的标志;然而风格的多样性、变化性也更是艺术造诣非凡的反映。这不仅跟诗人的气质、个性有关,也跟诗人的生活道路紧密相联。李白想走藉诗名而致魏圈的捷径,故干渴时极力塑造自己的“滴仙”形象,以合乎皇帝的求仙欲望;和隐士、道士交往时又极力塑造自己的隐士形象,以求闻于官府;由于生活所迫,李白以写诗求馈赠,换取裘、罗衣、茶、墨、鱼酒网,多作阿谈之词;但由于性情使然,一生耿直狂介的李白在写给亲朋和独抒已怀的诗中表现出淋漓酣畅的诗风,政治上的投机和已经程式化的仕进道路注定李白的幻想不可能成为现实,故此类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