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析苏轼文学批评文体特…
古典诗词背后的故事:苏…
国内苏东坡专家:苏轼是…
国内苏东坡专家木斋:苏…
浅谈苏轼黄州时期的文学…
最权威《苏轼全集校注》…
试析苏轼的艺术观念及其…
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
湖北首座苏东坡纪念馆开…
苏轼:以文、学为批评一…
最新热门    
 
苏轼对词的贡献

时间:2011-07-19 11:57:58  来源:不详
感叹苏轼在文学创作[注:   在这插入文字  在这插入文字-wenxuechuangzuo]方面的卓越才能,为后代文人的词创作提供了学习的范本。
        2.运用题序 苏轼之前的词,大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只要词有调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所以,绝大数词并无题序。苏轼则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所以,词人所抒的是何种情志,词是因何事而发,苏轼以题序的形式在他的词作中都有所交代和说明。他在词中与诗一样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本文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例如:《水调歌头》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不仅交代了创作的时间、缘由,也确定了词中所抒情感的指向。还有一些题序与词本文在内容上有互补作用,如《满江红》(忧喜相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等,词序用来纪事,词本文则着重抒发由其事所引发的情感。有了词题和题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

      3.运用典故 词中用典既是一种代替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词中用典始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在苏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较浓厚的叙事性和纪实性。词中两处用典,上阕用孙郎射虎之典,以孙郎自喻,不仅显示出自己的胆略和勇气,而且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下阕用持节[注: 持节是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chijie]云中之典,以魏尚自比,希望被朝廷起用,实现自己许身报国的愿望。这两处用典表达了词人深厚的爱国热忱。这样一来,以典入词,以典中之事融为己事,以典中之情化为己情,不但扩大了内容,增加了词的容量,使词能总揽古今之事,而且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风格的突破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他在《与鲜于子骏》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颇壮观也。"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词的"风味"提出来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人",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 
        (一)追求豪放风格 虽然苏词仅存362首,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例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是苏词中第一首豪放词。词的上阕写出猎,场面热烈,气概豪迈。词的下阕写请战,壮志豪情,慷慨豪雄。一方面表现了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另一方面又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这样的壮志豪情一洗绮香罗泽之态,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儿女情词的局限,使词从花间月下、浅斟低唱之中,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苏轼的奔放之情怀、雄伟之志向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