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咬文嚼字》锁定名人博…
两岸2011年汉字评选启动…
外国留学生“解构”中国…
文物局与山西省签协议 …
国图3年内停止外借图书…
试论利用隐喻增强学生文…
李玉滑:广告篡改成语不…
广告篡改成语不能当创意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利用…
试析汉语成语修辞的文化…
最新热门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时间:2012-1-10 10:24:18  来源:不详
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意丰富的固定词组。多为四字格。如“知己知彼”、“南辕北辙”、“防微杜渐” 等;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在成语中蕴藏着古文学与文言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成语教学。
  
  一、了解成语的来源,学习古文学知识
  
  成语大都[注: 元大都,或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即“可汗之城”,帝都之意。)。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朝京师。]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注: 《战国策》[书籍]-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西汉成帝时,刘向进行整理﹐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次序,]·楚策》, “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注: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 。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察今》,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注: 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赵国大臣,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星罗棋布”原作“星罗云布”,语出班固[注: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 年),东汉辞赋家、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年少时,就能属文,16岁入洛阳太学。]《两都赋》, “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注: 赤壁[地名],赤壁[诗歌],赤壁[游戏]]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等。
  在人们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竭斯底里”“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等都是。
  
  二、学习成语语法结构,掌握文言知识
  
  除了以上成语故事来源我们可以理解其意思外,剩下的大部分成语都是ABAB的构词结构,我们甚至可以“望文生义”。
  例如:人情世故、惹是生非等,为ABAB格式,两个A意义相近,两个B意义也很相似。这样的成语很多。例如还有“洞幽烛微”,“日积月累”,“星罗棋布”等,前一个AB是什么格式的短语,后边一个AB同样也应该是什么格式的短语。我们只需要理解其中一个AB,另外一个AB的意思也就可以“望文生义”了。例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