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广州发现唐末五代大型建…
诗词歌赋并不缥缈 生活…
网传唐代诗人李绅每餐杀…
三百年等一回:从《全唐…
朝廷倒了官位不倒 五代…
朝廷倒了官位不倒 五代…
朝廷倒了官位不倒 五代…
当代诗人和作家柯岩因病…
五代十国期间玩命揽财的…
《清代诗文集汇编》史学…
最新热门    
 
唐五代诗格的形式批评研究

时间:2012-11-22 12:08:34  来源:不详
人对句势的继续探讨和王叡的“拗律”说。
        齐己《风骚旨格》,也有十体之说,即一曰高古,二曰清奇,三曰远近,四曰双分,五曰背非,六曰无虚,七曰是非,八曰清洁,九曰覆妆,十曰阖门。这十体都有诗句附后,但并无解释,还是就诗歌整体风貌而言的。五代的《诗格》中列有十势,其中龙潜巨浸势、狮子返掷势见于《风骚旨格》,孤鸿出塞势即孤雁失群势,其他七势为新增,即芙蓉映水势,龙行虎步势,寒松病枝势,风动势,惊鸿背飞势,离合势,虎纵出群势。芙蓉映水势。由上观之,晚唐五代诗格,承续了初盛唐人对体式的研究,而且名目更加繁多。齐己等人多以动物姿态动作来为句势命名,其意义往往难以索解,不似王昌龄十七势简单明了。但这些名目不仅探讨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而且深入到全篇的意义布局问题,如《诗格》“论诗势”节云:“先须明其体势,然后用思取句。”⑤
        二、 唐五代诗格的逻辑构成
        中国古典诗学关于“言、象、意”的探讨由来已久。早在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就提出“大象无形”的命题。老子从“无”和“有”、虚和实的辩证关系出发,认为“有无相生”,以“无”为本,这种“无”又必须依靠“有”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最美的形象就是没有形象,但又要有某种具体的“形”来暗示与象征,方能使人体会到。魏晋玄学将无有体用思想运用于认识论,把“言、象、意”关系表述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言”和“象”都是有形的、有限的,而“意”则是无形的、无限的,“言”和“象”是得“意”之工具,没有“言”和“象”就无以得“意”。因此,从形式视野来观照,唐五代诗格的“格”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从逻辑上也包括了言、象、意三个层次。唐五代诗格中往往以“格”论诗,所出现的有关称名主要有:“格”、“风格”、“体格”“高格”、“格力”、“气格”等。这些对“格”的运用,其含义可归为两个方面:一是体式、诗法之意,指向诗歌的总体风貌与外在形式,一是格调、品格之意,指向诗歌的审美特质与审美内蕴。可以说,唐人有关声律、对偶的探讨,属于诗格的语言层,对物象、作用、句势的探讨,属于诗格的意象层,对意与境、用事的探讨,属于诗格的意蕴层。

       (一)诗格的语言层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一种独特性的存在,特别是诗歌语言。俄国形式主义颇为看重这一点。“形式主义的研究工作是从研究诗句中的声音开始的。”“诗句中的声音问题特别受到人们的重视。”⑥可以说在这方面唐五代诗格对声律的论述表现出对声音的特别重视。朱光潜先生说:“律诗有两大特色,一是意义的排偶,一是声音的对仗。”⑦他还指出音与义的关系在诗歌进化史中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有音无义时期二、音重于义时期三、音义分化时期四、音义合一时期,但声音的对仗稍后于意义的对仗。“永明体”讲究句内各字的声律,不过是一种理论,到隋唐才作为律诗的通例。关键是诗乐分开后,诗人如何在文字本身上见出音乐,唐人作了最大的贡献,唐五代诗格予以了很好的总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