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陈锡襄等《歌谣》同人在福州和厦门的活动

时间:2009-9-8 17:42:40  来源:不详
政治组织等都在搜集的范围,这一认识是对“调查”与“研究”关系的比较精到的阐述。计划书基本上承继了北大风俗调查会的传统,“是我国现代民俗学研究史上较早给风俗明确和完整定义的文章”[6],这些定义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学界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厦大《国学研究院周刊》只出了3期,每期都有一些风俗研究的篇目。

除去该刊已经发表的文章外,还有许多作于当时,但未及发表的成果,如顾颉刚在《读李崔二先生文书后》中说:“这一篇文字,还是2月6号写起的,不幸在厦门大学风潮之中,日受风潮的激荡,到今天(1927年3月30日)才写毕。”写文章时还在厦门大学,发文章时则已在中山大学了[7]。

顾颉刚等人在厦大的宣传和活动,大大地推动了当地的民间文学搜集工作,比如谢云声就说:“当15年10月,先生来任厦门大学国学院教授时,蒙他不弃,时常征我关于闽省的民众文学。”[8]吴藻汀也说:“先生以历史家的眼光注意古迹;同时也注意民俗。他到泉州的时候就敦嘱我的挚友刘谷苇先生对于这种——民间传说——努力!”[9]这几个人后来都成为了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铁杆会员。

风俗物品搜集在很短的时间内也有不俗的成绩,顾颉刚曾说:“我们去的半年之中,在厦门,泉州,福州等处搜罗的风俗物品也有数百件。但给我们同情的人太少了,我们走了之后,说不定大家以为这是儿戏的举动,把这些东西丢弃在灰堆上了,或者烧了!”[10]顾颉刚们离开之后,这些风俗物品曾在柜子里面锁了3年,后来在一个叫薛澄清的学生的提议下,进行了登录工作[11]。

厦大因“陈嘉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